1921

广西:壮美热土迎创新巨变

20210604期来自:科技日报

我国第一个利用野生稻资源育成的恢复系稻种“桂99”,国内首台机电一体化、高原型特种轮式装载机,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水牛……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广西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南疆谱写了一页页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辉煌篇章。

5月22日至24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集中展示了“十三五”期间广西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就。

◎本报记者 刘 昊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科技体制改革各项政策,召开全区科学大会,动员全区各族人民和全体科技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为迅速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全民科技素养,自治区党委决定从1992年起,每年1月第一周在全区举办“广西科技活动周”,这一举措为全国首创。

从星火计划到火炬计划,从科教兴桂到创新计划,广西推进经济建设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科技事业进入全新发展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始终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创新驱动全面发力

百年征程成就辉煌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亟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广西时强调,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广西瞄准创新驱动,全面发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近年来先后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全区科技系统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战略思路,大力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奋力在以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跑出“加速度”。

体制改革挺进“深水区”,创新发展有了动力。

近年来,广西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出台“广西科改33条”,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杰青”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首次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攻关制,深化广西科学技术奖励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动力。

创新主体驶入“快车道”,创新发展有了活力。

近年来,广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再倍增”计划、瞪羚企业培育计划,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购买科技成果奖补、研发加计

5月22日至24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展区通过图文展板、历史照片、实物展品、声光电多媒体手段等方式,生动再现了广西科技百年征程中的一个个光辉印记。

我国第一个利用野生稻资源育成的恢复系稻种“桂99”,亚洲第一大无内胎巨型工程机械轮胎,国内首台机电一体化、高原型特种轮式装载机,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水牛……这些广西科技创新的丰碑,引来观众纷纷点赞。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展区通过鲜活的事例和珍贵的历史画面,回顾了广西科技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令人心潮澎湃,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勇攀科技高峰的信心。”科技工作者们在参观后感叹地说。

广西是一片有创新传统的热土。千百年来,这片热土上的先民在水稻栽培、水果培育、青铜冶铸、建筑、陶瓷、织染、民族医药和水利航运等领域探索创新,取得了许多重要科学突破和发明创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00年来,广西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突破。

早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左右江民族地区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建设与科教卫生建设实践,在革命根据地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