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写创新密码

20210604期来自:科技日报

创新要有载体。目前,青岛国际创新园打造了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智慧产业园、千山高创园等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建成园区多功能中心、公共资源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立落地企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全方位提升园区空间承载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园区吸引力。

对此,上海矽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兴仁说,他被青岛国际创新园的创新环境与产业集群吸引,于是将公司的研发总部搬到这里。

创新要有支撑。赵敏介绍,青岛国际创新园有4个支撑系,即“高校系、央企系、中科系、国际系”。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4所高校和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实验室,青岛国际创新园建立“企业牵头、政府引导、高校院所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引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青岛研发中心、北航青岛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22个;集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落户青岛国际创新园。“这些创新力量将为青岛国际创新园‘十四五’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赵敏说。

创新要有体系。青岛国际创新园就是把科技体制与成果转化体系、金融体系、行政体制等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保障“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的产业布局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IT企业、电商企业、金融及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青岛国际创新园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硬核“资本链条”。青岛国际创新园6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首批“50家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占山东省比例超过1/10。

创新在青岛国际创新园产生了“鲶鱼效应”。已入驻园区的企业与创业团队近200家,形成了“初创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