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四川:天府沃土孕育创新澎湃力量

The100thAnniversaryoftheFounding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

20210527期来自:科技日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策划

四川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器件前端生产车间员工正在调控设备

视觉中国供图

◎陈 科 李 迪

路技术实验室、碳中和实验室、航空动力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反应堆物理及核动力实验室等。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目前四川正积极推进高端航空装备国家技术中心、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在川落地建设。

5月17日,位于四川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410米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的消息,突破了人们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

在这项令世界瞩目的科研探索背后,离不开四川科研力量的强力参与

深挖改革潜能,释放创新活力

壮大科技力量,厚植基础研究根基

为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服务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发展格局,5月6日成都未来科技城发展服务局正式挂牌。这片紧邻天府国际机场、60.4平方公里的园区,将被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到2025年力争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研发机构2家、高品质科创空间4个,吸引高层次人才300人,主导产业营收达240亿元以上。

作为成都未来科技城承载方的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30年多前它从成都城南的一片农田上“启航”,1990年该高新区年生产总值仅为1600万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了1万倍,达到2400亿元,并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的目标加速迈进。

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省科技战线正按照“紧盯科研、人才、机制三个关键,扎实开展创新创造”的要求,抓住四川创新型省份试点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三个重点”、提升“三个能力”、打通“三个通道”。四川澎湃的创新力量,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斯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团队创办,于去年7月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致力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肿瘤疫苗和细胞治疗等多个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其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国家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11款新冠疫苗之一,也是中国首个昆虫细胞生产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威斯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正积极助力威斯克加快完成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临床Ⅲ期实验,力争年内实现生产。

截至2020年,四川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54家,接近201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全省技术合同交易总额1249亿元,是2015年的4.2倍。全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较2015年提高9.2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四川省创新能力排名已从“十二五”末全国的第十六位提升到第十一位。

建设高新区,引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是‘混改’让我们科研人员放下了心,在后续成果转化时拥有了主动权。”在位于成都天府新区西南交大研究院内,西南交大地球环境学院教授昝月稳对未来的成果转化满怀信心。他和团队研发的“车载探地雷达系统”正进入成果转化阶段,该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人工接触式雷达检测方式,可将隧道检测效率提高35倍。

这是在四川诞生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唤醒”四川大批“沉睡”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一个缩影。

在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下,四川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性。在四川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中,“以职务科技成果确权为切入点,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做法,获得国务院《四川省“放管服”改革调查》充分肯定,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4家单位入选国家试点名单。

项目申报时暂不提交项目申报书纸件,待申报项目立项公示后,另行通知申报书纸件报送;未立项项目无需报送纸件……从2019年起,四川省首次实现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无纸化”申报。“过去,不少人提着厚厚的材料跑申报流程,费时费力。对推荐单位来说,将海量申报纸质材料准确无误地收齐、报送,工作量也相当大。”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综合计划与成果处副处长张玲召说,此次改革将大幅提高项目申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轻科研人员、项目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的工作负担。

这是近年来,四川科技领域依靠“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励创新活力的一个案例。

在扩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自主权方面,目前四川已明确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考核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而在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方面,四川已经提出,自由探索类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经费支持100万元以下的科研项目以承担单位自我管理为主,一般不开展过程检查。“未来,项目过程检查将以集中进行的方式实施,避免在同一年度对同一项目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四川省科技厅相关工作人员说。

成都东二环外一个叫作“东郊记忆”的地方,斑驳的老厂房、巨大的旧式火车头、密集的管道线路,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其实“东郊记忆”也是成都的科技印记之一。它的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在这里诞生。

上世纪50年代,四川科技力量十分薄弱。1957年,全省仅有科研机构37个;50年代末,全省科研机构仅有科技人员3366人。但随着党中央“三线”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布局,四川内迁、新建科研机构近80个,不仅科技力量得到有效充实,也孕育了四川科技创新的独特“底蕴”。截至2020年四川拥有两院院士60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9万人,各类研发机构2800余个、各类创新平台1800余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83个。

5月23日,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在成都揭牌组建。未来该中心建设将聚焦川藏铁路建设运营工程需求,坚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使命,重点围绕川藏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灾害防护、装备研制、运营管理等任务,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方案论证,构建大数据智能支持、检验检测和咨询培训等全链条服务体系,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长期以来,四川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厚植根基,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空天科技方面,四川拥有全国最完备的航空发动机创新链和产业链,具备完整的研发、制造、试验、维修能力;先进核能方面,四川是全国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近年来先后承担或参与完成了“华龙一号”“中国环流器二号”等,已具备集科研、生产、制造于一体的核动力研发体系。

四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加快组建天府实验室,建好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争创国家实验室。”按照规划布局,在天府实验室建设方面,四川将以成都科学城为载体,布局建设光电与集成电

60%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