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川之光

让祖国的腰杆硬起来

20210609期来自:四川科技报

窗外是漆黑的夜,室内是闪耀的光,百年来面向经济主战场、为兴川强国贡献力量的科学家在时代相逢、在这里相聚。

这个夜晚,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旭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先后上场,为线上线下的观众讲述他们的科研人生。

因腿部静脉曲张无法过多行走,刘宝珺院士是在搀扶下缓慢走上台的。即使如此,他想要分享人生经历、鼓舞青年科学家士气的心意却执着而坚毅。这位做了一辈子地质研究的科学家,退休了还心系着科学事业的未来。

“现在的生活比我们过去好多了,但是啊,生活丰富多彩了,有时反而不容易做出人生选择,所以我想讲讲个人的经历。”6月7日恰逢高考第一天,坐定后,刘宝珺院士聊起了考大学、选专业的问题。

1931年9月13日出生于天津的刘宝珺,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高中毕业时,刘宝珺收到了燕京大学化学系的录取通知书,但一封来信改变了他的未来。读地质专业的学长在信中劝说:“来清华大学读地质系吧,现在国家发展重工业,很需要地质人才!”几句话,让刘宝珺毅然投向相对冷门的地质专业。

而在专业选择上,刘宝珺同样坚持了“国家需要”的原则。

“读研究生时,我主要专注于古代火山岩研究。”毕业不久后,刘宝珺被调往成都地质学院。“当时石油专业特别重视沉积岩知识,但专业里的人都觉得沉积岩没意思。”大家都不愿意做,刘宝珺做了,然后“刚好并终于赶上了”沉积岩快速发展的时代。

因为国家缺少地质人才所以选择地质专业,因为组织分配所以转向沉积地质学……始终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成为刘宝珺在人生选择中获得成功的“法宝”。

讲述中,刘宝珺院士以人生经历教导着青年科学家的选择要以国家发展为指引,语气平淡亲和,却饱含坚定的力量和殷切的嘱托。正是以刘宝珺院士、郭旭升院士、刘大响院士等代表的一批科学家以国家需要为重在科技兴川的征途上不断奋进,长期致力于四川经济建设,才能让我省闪耀出灿烂炳焕的发展之光。

这样的力量,将一直传递下去。

“如果我有机会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有前辈们的托举。”“你们奋力拼搏,献身科学,引领中国技术走向光明未来。”

……现场,青年科学家们的声声致敬,献上的是一分敬意,接过的是一分沉甸甸的传承。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