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老旧小区“逆生长”居民家园更宜居

20210609期来自:厦门日报

走进槟榔社区安平里小区,昔日破旧不堪的狭窄通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重新铺设、拓宽的路面,还增设无障碍通道、石板凳和鹅卵石过道。在这里,有居民休闲娱乐的小公园,有孩子们阅读交流的共享书屋,连垃圾分类投放点也华丽变身。

老居民们还迎来我市第一个与部门联网的老旧小区人脸识别系统。70多岁的独居老人沈先生三天没出门,识别系统就将此作为异常信息推送至辖区派出所,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第一时间上门查看。了解到沈先生是因为痛风发作才不方便出门,身体无其他大碍时,大家这才放下心来。这场虚惊,让居民切身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安全感。

“感谢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才让这个已经30多年的老小区焕发新风采。”安平里小区居民蔡文文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道路窄、停车难,小区没有封闭管理,不安全;遇到连续下雨,化粪池就堵塞、臭气熏天。改造后,小区一改以往杂乱无章的旧貌,还腾挪出供老人小孩活动的公共空间。

在离安平里小区几百米距离的槟榔东里,热火朝天的改造工作正在进行中。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小区道路、楼房外立面等进行改造施工。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小区的地下管网大部分老化、淤堵,电网裸露在空中形成隐患不小的“蜘蛛网”。不过,本月底前,这些市政配套设施就将全部改造,得到全面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首先要以为民惠民为出发点,重在补齐民生‘短板’,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以人为本,精准适用,根据社区实际,侧重解决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市建设局副局长叶文语介绍,自2017年住建部将厦门列为首批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厦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逐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组织、群众参与、资金筹集、长效管理”四大创新机制,并多次被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其他城市推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506个老旧小区改造,1989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入收尾阶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建设局坚持学史力行,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等方式,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之一。据悉,我市今年计划完成2.5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计划完成投资3.1亿元,截至5月底,已完成投资额2.4亿元,改造工作按照序时进度顺利推进。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