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秘书、95岁老党员、原副市长张其华:

忆峥嵘岁月 话入党初心

20210531期来自:厦门日报

誓雪国仇家恨

编者按

人物档案:

张其华,1926年出生,福建惠安人。1946年5月入党,1950年开始任陈嘉庚先生秘书兼任集美学校委员会副主任。1961年以来,先后担任过厦门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副市长等职。1961年起任福建省政协第二届至第七届委员。1996年离休。

张其华(右一)陪同陈嘉庚在延安参观毛主席居住的窑洞。(本组图/受访者提供)

1955年,张其华(右二)陪陈嘉庚参加集美学校运动会开幕式。

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那些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在近百年的风雨洗礼中,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其华,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从一个偏远海岛走投无路的“穷小子”逐渐成长为共产党员的人生历程。无论是激烈残酷的地下斗争,还是硝烟弥漫的对敌战斗,抑或是激情澎湃的新中国建设大潮,这位拥有75年党龄的老人,早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毕生的奉献和信仰,为党的事业发光发热。

投身戎马革命洪流

张其华出生在惠安的一个海岛。抗日战争爆发后,家中发生的几件大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其华的三哥前往漳州参军,一心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但很快三哥就发现自己加入的国民党军队并不准备抗日,而是要去闽西剿灭所谓的“共匪”。他决定携枪投奔真正抗日的共产党军队,事发后被国民党枪毙,年仅19岁。

四哥不到18岁就在惠安县城做警察。一次,班长带他去查一个乡保长开的赌场,不料被围攻,四哥被打得遍体鳞伤,僵持中开枪打死保长,被国民党政府通缉。四哥无处可逃,只能出海做工,碰到台风不幸遇难,时年21岁。

大哥原本在厦门开明戏院做职员,厦门沦陷后跟大批逃难百姓回到家乡,结果乡镇官员看到大哥有点小钱,就谎称大哥从沦陷区出来的有可能是汉奸,抓了他三次,每次都需用钱赎回,大哥一度只好搬到惠安县城找老乡借住。

日本军队登陆过张其华的家乡三次,当地还有多股海匪势力。海匪会抢劫富人和外地船只,日本军队杀害了无辜的渔民、烧毁写了抗日标语的房子,而国民党的军队不仅不敢抗日,还经常打着剿匪的旗号,上岛抢劫渔民。“剿匪”前,他们先在对岸乱开枪扫射一通,等海匪听到动静撤离后才登岛,每次来,都带着挑夫,家家户户搜刮金银财宝,连衣物和家具都不放过。年幼的张其华逐渐发现,国民党竟然比海匪还要坏。

张其华是家中幺子,除了他,其他八个兄弟姐妹最多只读了两三年书。为了助他到安溪的集美航海学校读书,家人付出很多。而他在校期间,因为看不惯国民党恃强凌弱的做法,与驻军发生冲突,被学校开除。正当他自觉无颜见家中长辈,走投无路之际,集美中学几名进步同学帮助引导他,让他逐渐意识到只有改变旧社会,彻底推翻国民党腐败政府才有出路。于是,1946年5月1日,20岁的张其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继承战友遗志

坚定初心奉献一生

入党后,张其华便在安溪、厦门、晋江一带搞学运,做地下工作。一次,他受命为游击队运送一批物资,不想物资被国民党“水警署”查扣了。更危险的是,藏在暗格中的解放区的歌词和书籍也被翻了出来。形势危急下,张其华立即暗示送行的一位小弟弟向“厦门市临工委”委员纪华盛报告。当时厦门的码头被三大家族把持,“水警署”非常忌惮。不一会儿,“水警署”被纪氏家族的码头工人包围,他们无奈只得放人。

这样的险情时时发生。当时地下党组织经常遭到破坏,地下党员如果找不到组织,就没法开展工作,而重新寻找组织关系,很难,随时都有被俘的危险。当时在安溪参加游击战的地下党员黄协荣因来不及撤退被捕。在被关押的41天里,黄协荣坚贞不屈,一直保守党组织和游击队的秘密。最后,他挺直胸膛,一路高呼“共产党万岁”,在安溪县城头的沙滩上英勇就义。凶残的国民党挖出了他的心脏,一位老妈妈用自己的衣服将黄协荣的遗体和心脏一起包藏,交给赶来的遗属。

厦大的地下党员陈庚申被俘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毫不妥协。他忍着剧痛,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吓得敌人匆匆将他乱枪杀害。在现场目睹的群众自愿发起募捐,当晚偷偷将陈庚申的遗体入殓安葬。

两位烈士都是张其华熟悉的战友,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上,并肩作战淬炼出来的革命友谊,如金子般闪耀。张其华把内心巨大的悲痛转化为拼搏战斗的力量,他暗暗告诉自己,要坚定信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定要以胜利告慰战友的英灵。

践行诚毅校训

不遗余力弘扬嘉庚精神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的初心和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他们的信念依然熠熠发光。新中国成立后,张其华激动地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是集美校友,从1950年开始,张其华担任了陈嘉庚先生的秘书11年,耳濡目染下,张其华进一步加深了对“诚毅”校训的理解,其中一件小事让他记忆犹新。1958年,当时集美各校要筹办农场,但校区土地有限,有人建议把几年前赠给农业厅的天马农场大片土地收回一部分。张其华认为有道理,便请示嘉庚先生,结果受到严厉批评。嘉庚先生说,已经赠送给别人的东西又要讨回,出尔反尔,是不诚实之举,并责怪张其华没有当场批评学校这种错误主张。

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处处有关于“诚毅”的标语,嘉庚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张其华更是将弘扬嘉庚精神当做毕生使命。2003年,他撰写了《陈嘉庚在归来的岁月里》一书,记述陈嘉庚先生从1949年回国到1961年逝世这些年间热情参与新中国建设的感人事迹,通过大量的史实和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了嘉庚先生倾资兴学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作为陈嘉庚的秘书,张其华对陈嘉庚的访问行程做了详细的记录。离休后,他将这些记录修改成《陈嘉庚访问全国各地的游记稿》,并捐赠给陈嘉庚纪念馆。这份游记稿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情况相关资料的补充,为嘉庚精神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张其华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中国成立前,我在安溪看到农民们都吃不饱、穿不暖、读不起书,现在他们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看到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越来越幸福,我更加铭记党的恩情,不忘战友的遗志,我将继续响应市委老干部局的倡议,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为党分忧,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厦门的发展发挥余热。”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