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历史观贯穿高校党史学习教育

20210528期来自:厦门日报

用大历史观系统阐述党的历史

●郭小燕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党史学习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结论也是着眼于宏观历史进程,从历史中得出的。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在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贯穿“大历史观”的立场和方法。

用大历史观系统阐述党的历史,一方面要有纵向的时间维度,就是根植于中国历史的长时段,说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另一方面要有横向的空间维度,就是有全球视野的宽度,说清楚“我们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0多年前又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并带领新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昂首阔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从时间维度上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从衰落到获得新生和走向繁荣兴盛进程中的历史选择,在未来也必将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途径,展示了中国道路。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从空间维度,将中国道路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走过的道路相比较,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也要同发达国家走的不同道路相比较,比较不同的发展道路及其成效,在比较中向青年学生说清楚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用大历史观科学评价重大问题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特别注重用大历史观引导青年学生科学评价党的百年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大历史观强调要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将人物和事件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认识、把握和评价,才能得出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注意分析党史发展中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将党史中的重大问题的科学评判传导给学生。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不断前进的历史,这个历史是连续的、承继的,不能割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于改革开放,习总书记回望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指出,从大历史观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用大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大历史观是党史学习教育中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伎俩包括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进行所谓的“还原历史”“反思历史”,其实是预设主题和结论,通过一叶障目式的考证来否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一些微观的个案研究,来否定历史发展的主线;以个体记忆消解取代国家民族的共同记忆,错误强调历史的“选择论”和“偶然论”;将历史娱乐化,甚至恶搞历史人物,抹黑革命领袖、革命志士。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利用党史中的枝节片段和表面现象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自诩揭示历史真相,实则掩盖历史真实,是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大历史观强调要在历史的长河中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区分历史发展中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中国共产党对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曲折,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分析和解决,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表现。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也要注意提炼党史中的精神财富,提炼党史人物的精神品格,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自觉树立远大理想。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