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来读往

遇见“城市副刊”

20210525期来自:厦门日报

?

杨圣兰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就像遇见《厦门日报》“城市副刊”一样。

与“城市副刊”相伴的日子里,每每看到好词好句,我便会摘抄,甚至背下来。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开始尝试“爬格子”,写一些“豆腐块”。也许从此时开始,写作梦想的种子在心中扎了根。

还记得求学时代,我对写作是十分抵触的,但凡遇到写文字的作业,总是抱着能拖就拖,能凑合就凑合的心态来对付。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对文笔好的同事特崇拜,崇拜的同时又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是一块写作的料,没有天赋、没有悟性。纵然平时脑海中有点儿想法儿,可到了真正动手的时候,下笔却是一团糟。

那是个夏日的午后,“叮当”一声响,我习惯性地打开信息对话窗,“近期刊用”赫然出现眼前。当时我的一颗心猛地跳得飞快,久久不能平静。《远去的麦芽糖》这是我在《厦门日报》“城市副刊”刊发的第一篇文章。只有经历投稿后收到无数次自动回复的作者,才能真正体会到稿件被选用、被肯定的那份喜悦。于我,《厦门日报》“城市副刊”就是连接写作梦想与现实的舞台。

曾读过一篇写毛竹的文章,毛竹在生长的最初几年,只是把根深深扎进土里,从外表看并没有什么变化。可是几年之后,会在短短几个月内,迸发蓄积的力量疯狂生长,快速超越其他树木。世间万象,事理相通,写作亦是如此。写作梦想的小船,只有插上努力的双桨,奋力摇动,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现在,每次我写了新的习作,总会第一时间发给“城市副刊”的编辑。“这篇写得不错”“可以看看今天版面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文字哪些方面比较欠缺”……在编辑的鼓励和指导下,我的写作能力日渐有了起色,偶然间还会迸发出灵感,这也让自己信心倍增。《一碗特殊的汤圆》获得了“爱国心·中国梦”主题征文优秀奖;《图书馆里的新年“小确幸”》也在“学习强国”平台过年征文版块上刊载。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上了网页,欣喜之余更有一种收获的满足感。

感恩遇见《厦门日报》“城市副刊”,她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