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深为导师与陈家友谊所感动

20210523期来自:厦门日报

现在回想起来,孙蕴琦都觉得翻译《回归厦门》就是命中注定。“陈安尼祖籍厦门,跟我算是老乡;她曾到荷兰留学,跟我有共同经历;我的外公外婆是印尼归侨,她人生的很大部分经历跟我外公外婆有相似的时代背景。这些共同点,都让我对翻译这本书抱以很深的感情。”

而翻译这本书带给

孙蕴琦最大的触动,是包

乐史与陈安尼一家延续

40多年的友谊,以及他与

厦门的不解之缘。1980

年,包乐史第一次踏上中

国大陆的土地时,会说荷

兰语的陈安尼一家便让他

与厦门这座城市结下了不

解之缘。虽然陈安尼与包

乐史相差近30岁,但她以

贴切的荷兰语讲述的荷属

东印度社会,与包乐史童

年耳濡目染其祖父母辈和

父辈向他描述的殖民地社

会相呼应,更与他长年关

于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社会的历史研究融会贯通。那些独具印尼特色的荷兰语、印尼语、爪哇语和闽南语词汇,让他们在谈论起某一境况时“心领神会”,也在“共同的历史记忆里进行一场新的‘游历’”。

后来,包乐史每次到厦门,都会去拜访陈安尼,与她畅谈过去的历史和厦门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正是他们之间的忘年交,才促成这本书的问世。即使在2007年陈安尼离世之后,这份情谊还一直延续着——他和陈安尼的三个子女仍然保持着友谊,一年一度的拜访并未因为陈安尼的离去而停止。包乐史心里也一直惦记着陈安尼的心愿:将《回归厦门》翻译成中文。孙蕴琦说,正是与厦门、厦大之间深厚情感,包教授特别交代她“一定要在厦大百年校庆出版这本书的中文版。”

此外,女主人公陈安尼很强的人格魅力,也让孙蕴琦敬佩不已。她告诉记者,虽然陈安尼出生于1917年的荷兰殖民地,但她的个性具有解放意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认识到教育对提高女性地位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摆脱当时印尼华人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和对女性的歧视,争取经济和社会独立,这些在当时都是相当进步的。陈安尼的人生经历恰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变化。“包教授巧妙地将个体命运放置在世界历史的大舞台上,让我们看到小人物在历史浪潮中的跌宕人生。”

孙蕴琦评价道。

●译者:孙蕴琦,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专门史专业。现就职于厦门理工学院。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