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走进三位扶贫攻坚先进个人家中,倾听他们的感人故事——

“我来为种花 我走花已开”

20210523期来自:厦门日报

?本报记者刘少敏(左一)采访陈宏一家,陈宏向记者介绍从临夏带回的牡丹砖雕。

?本报记者刘少敏(左一)采访王青松一家。

文/本报记者 刘少敏图/本报记者 吴尔婷

“爸爸的家,就是在甘肃呀。”周四上午,在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青松家中,4岁的小女儿仰着小脸,一脸认真。9岁的儿子王骏友朝王青松挤了挤眼,笑道:“谁让你一下去了2年,都没人陪我去海边抓螃蟹了。”

王青松2016年底转业到厦门市翔安区科学技术协会。他说,自己是野战步兵出身,当了20年多兵,过去外出驻训经常会借宿老百姓家中,每当听贫困地区老乡谈起生活的不易,就很想做点什么。

2019年西北扶贫新一批挂职通知下来,王青松抢着报了名。2019年3月份,王青松挂任永靖县扶贫办副主任。王青松走访时发现,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都是“靠天吃饭”。洗衣服时水得重复用好几遍,直到水浑得带了泥沙,才舍得排掉。用水困难,就没法养牛羊,更别提种农作物了。

见此情形,王青松和工作组同事一起,一门心思都扑在了永靖县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上。当年6月份,引水工程提前半年投入运行,解决了6个乡镇、39个行政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引水解决了,紧接着就要引路

—帮老百姓找到谋生致富的道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