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苗接种

20210520期来自:厦门日报

确保第2剂次在8周内接种

及疫情速览

据新华社电自安徽、辽宁出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后,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迎来“高峰”。据国家卫健委通报,13日至17日,全国单日接种量均超1200万剂次,5天内4次刷新单日接种最高纪录。

“中国的疫苗供应量是足够的,产能释放是在逐渐加速的,接种潜能是在不断释放的。”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介绍,日接种量可以达到2000万剂次以上。

“我们将优化疫苗供需衔接,精准对接,加强疫苗采购、调配和出入库管理,实施集中、地毯式的接种,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接种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当前,国家调配供应疫苗时,已充分考虑如期接种第2剂次的需求量,各地要做好精准调配,确保第2剂次接种在8周内完成,避免出现打了上针没下针的情况,国家卫健委各驻点工作组将对此加强督导。

该图由导航相机拍摄,镜头指向火星车尾部。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驶离坡道以及祝融号火星车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由火星车前避障相机正对火星车前进方向拍摄的图片显示,着陆平台驶离坡道机构展开正常,前进方向地形清晰。为获知火星车前进方向更大范围的地形信息,避障相机采用大广角镜头,在广角镜头畸变的影响下,远处地平线形成一条弧线。

由火星车导航相机镜头指向火星车尾部拍摄的图片显示,火星车太阳翼、天线展开正常到位,火星表面纹理清晰,地貌信息丰富。

5月15日,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5月17日,环绕器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为火星车建立稳定的中继通信链路,陆续传回图像数据。目前,火星车正在开展驶离着陆平台的准备工作,将择机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数读

可预报三大洋渔场

17个

中国利用海洋光学卫星、结合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可发布大洋渔场的快速预报,当前中国已具备三大洋17个大渔场的预报能力。

观测全球海洋仅需

6小时

单颗星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中国构建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后,全球海洋观测仅需6小时。

观测网格间隔优于

100千米

三星组网后,海洋二号卫星观测网格间隔将优于100千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3.61亿全球海洋总面积相比,其观测精度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张报纸。

海面高度测量优于

5厘米

海洋二号D星海面高度测量精度优于5厘米;获取全球海洋有效波高信息,精度达到0.5米。

远洋渔业节约燃油

5%

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在轨应用以来,多家渔业公司利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在远洋渔业上进行推广应用,可节约燃油5%,渔获量提高2%-3%。

据中新网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