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之旧信件

在那书信传情的日子里

20210519期来自:厦门日报

“集美红色记忆”

?

其书

上个月,我在江西南昌的弟弟家做客,很意外地在他的书柜里发现了一摞捆扎的信件(图1),打开一看,竟然全是四十多年前我写给他的书信,其中一封邮票上的“福建长乐江田(支)1974.7.22”邮戳清晰可见(图2)。“将近半个世纪的信件,你是怎么保存下来的?”我又感动又好奇地问弟弟。他说:“1973年我参军后,你就隔三岔五地给我写信,教育我、帮助我,对我影响很深,我才能在部队一年入团,两年入党,三年提干。我舍不得丢弃这些于我有益的信件,都仔细保存下来了。”看着这些久远的信件和自己当年的笔迹,我感慨万分:这些信件不就是触手可及的岁月与情怀吗?

1969年1月23日,我参军到部队。至今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分配到连队的第一天,连队指导员首先要求我们全体新兵立即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并告诉我们驻地的地址。于是,我便找了一张小凳子坐下,在床头铺纸写起来。我写呀写呀,一口气写了四十几封信。当我把信送到连部时,指导员“哇”地叫了起来:“一下子写这么多!”他一边说,一边一封一封地翻看起来。我不好意思地说:“父亲在县城工作,母亲在乡下,加上七大姑八大姨,还有同学等,都得一一知会,所以信多。”“字写得不错。”指导员点了点头。后来我才知道,指导员正是看了我写的信后,确定由我来当连队文书。

那时,战士写信不用贴邮票,战士们的信统一交到连部,连队通讯员每天下午集中拿到营部盖上“免费军事邮件”三角章送往邮局。那年3月初,我突然听说从4月1日起战士写信不再享受“免费军事邮件”的待遇了,我又和一同入伍的新兵开始大写特写起来。这也难怪,当时我们一个月津贴才6元,信封1分钱,信纸1分钱,邮票8分钱,写10封信,就得花去1元钱,这笔账还是得算的。

我调到营部工作后开始恋爱,鸿雁传书更为频繁。每次把信件寄出,我都翘首盼望着来信,当邮递员的自行车铃声还在远处响起,我就会立刻奔到营房门口等候,那种急切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的。有时工作忙,错过了邮递员取信的时间,我又不愿等到第二天,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将信送往8公里外的邮局,尽管有些累,但在把信放入邮筒的那一瞬间,心情是十分愉快的。在那些简单的日子里,快乐也是如此简单,写信,读信,盼信,似乎每天都充满着希望。

如今,科技发达,微信、电话等拉近了亲朋好友的距离,书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那种“家书抵万金”的感觉和写信、等信的焦急已一去不复返。此刻,我多么想端坐桌前,给遥远的亲友写一封信,贴上邮票,投入邮筒,把心捎去远方……

投稿邮箱:zfk@xmrb.com

集美区委宣传部 集美区融媒体中心 厦门日报社

联合主办

征文征图启事

为广泛深入挖掘集美地方党史资源和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集美区委宣传部、厦门日报社共同举办“集美红色记忆”征文征图活动,分故事征文和老照片(物件)征集两个部分,到5月31日为止。

一、故事征文:

●参考选题:

1.参观集美革命遗址(遗迹、胜地)见闻、感悟;2.集美英雄先烈激励我成长;3.记一位学党史勇担当的党员干部;4.传承集美红色传统的感人故事;5.弘扬集美红色精神,我在岗位作贡献;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见证集美地方党史在发展;7.我自豪从事党史宣讲、研究工作等。

●征文要求:

1.以记叙文、散文为主,8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

2.投稿一律采用电子文档,以Word格式保存文件并命名为“征文+标题+姓名”。

二、征集老照片(物件):

反映集美地方党史的人物或事件的老照片,铭刻着红色记忆的老物件(含奖杯、奖状、表彰通报等),请将老物件拍摄下来,附上200字左右图片说明。文件命名为“照片+标题+姓名”。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