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初显成果

20210611期来自:芜湖日报

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华爱民说。

上马村的18家茶企中,有17家的经营者都是浙江安吉过来的茶商,只有南陵人周云清是“本土茶老板”。当天,我们探访了他200亩的茶山。

眼下已不是茶季,只有五六个茶工在山上忙碌着。“马上梅雨季节草会疯长,我们要在这几天把茶场里的草除一除。”周云清原本从事销售行业,2016年改行来种白茶后便在山下租了个房子,长期吃住在村里。他说平时每天需要十几个人来打理茶场,但这几日刚好农忙村民们都没空来,所有只有几人在山上干活。谈起自己的茶场,周云清对这几年的收益很是满意。“白茶要三年才长成、收益,从去年开始,我就盈利了。”刚过去的这个春天,白茶产量和行情都挺不错,老周的200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销往上海后毛利则有100多万元。面对采访,老周坦言自己干得起劲。

“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就是这样盘活闲置资源,让引进企业获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动村民参与其中。”李云雷向记者透露,一方面,这些企业所利用起来的荒山,大多是村委会从村民手上流转而来,然后再发包给企业,租金是120元/亩,这笔钱实实在在进了村民的口袋,不仅比把山荒废着强,也比种植杉树的收益高;另一方面,之前有不少村民反映家门口务工难的问题,引进茶场后,就业岗位大大增多。除了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上马村的集体收入也有了显著改善。“不瞒你说,2015年前,我们村集体收入基本是零,那时候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李云雷说,自从引进白茶产业后,村里的情况一年比一年好。据悉,2018年,该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2020年,达到了125000元;今年,李云雷表示,这个数字至少能翻一番。

除了上马村,在整个三里镇,茶路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重要抓手。“三里镇现有4000余亩茶叶,通过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每天实现用工800余人,其中贫困户就有近百人,短短一个月的采茶季,就能为贫困户增加超过30万元的收入。”三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玮表示。

这条以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之路,正在不断延伸和拓宽。

黄庆秋是上马村金秋茶韵茶场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过去由于工作的关系,他对茶叶种植和加工有所了解,便于2016年11月在上马村签订了承包合同,正式进军茶产业。“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健康、注重品质的理念,做品牌、拥有自己的商标、添加检测农残物快检设备、申请农产品可追溯性,一点点地发展。”黄庆秋的思路很明晰——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的贯彻,随着绿色健康这一消费理念的崛起,生态健康的茶产业可以走得更远。“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想将茶山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旅游、观赏、养生于一体的新基地。”黄庆秋信心满满地说。

在李云雷看来,这条乡村振兴的“茶路”才刚刚启程,还有一揽子事情需要去做。“今年在上马村总投资188万元的特色产业深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此外,未来上马村的茶叶基地的面积还会进一步增加,但我们要告别过去零散发展的模式,要成片规划和发展。”这位90后的村书记坦言,他心里有一个长远目标,“我希望有一天,上马村可以成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白茶基地,上马村白茶可以打出自己的品牌和名气来。”

徐玮则认为,全面发展、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条式发展是上马村和整个三里镇未来的趋势。“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三里镇一直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新路子’,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近几年,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8个。”徐玮介绍,近年来,三里镇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抓紧抓实。该镇以丘陵为主的地形影响了规模化耕种水平的提升,他们便结合凤凰、上马等村近些年茶园发展较好、但周边地区缺乏配套设备等情况,先后投入279万元在新义村建设了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成了车间厂房、冷藏库等设施。“下一步,三里镇将白茶种植、加工与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相融合,发挥旅游业‘带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产业优势,以‘旅游+产业’为路径,推动休闲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发展赋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徐玮说。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