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20210604期来自:芜湖日报

饮水思源 红色基因得传扬

□ 记者李婷维文梅韬摄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场上节节溃败,日军长驱直入,先后占领了芜湖、当涂、宣城等地。芜湖沦陷后,日军将其作为控制长江中游和进攻皖南的重要据点,南陵就成了皖南抗日斗争的最前线。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组建,其后,根据敌后战斗的需要,一路东进,不断开辟敌后战场。次年1月6日,军部迁至南昌,4月4日移至安徽岩寺。5月26日,在叶挺军长的率领下,军部进驻南陵县土塘(现隶属于三里镇吕山村)。

这段红色历史与红色足迹,如今在土塘,依旧可辨。无论是村中设立的“新四军土塘军部陈列馆”,还是作为“新四军议事旧址”的土房,亦或是曾作为集训地的“铁军广场”,都在静静追忆并讲述着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纪律严明 红色足迹在土塘

在新四军军部移驻在土塘期间,南陵仍处于国民党政权控制之下。国民党的一○八师、一四四师等部队都先后来过土塘,其中以范子英的一四四师驻扎时间最长。国民党军队驻扎土塘期间,他们经常向老百姓要粮要草,抓壮丁,派民夫,欺民女,骚扰百姓,群众不得安宁。土塘一带人民深受其害,视他们如同洪水猛兽,对他们避而远之。所以,当新四军军部刚刚进驻时,群众由于不了解情况,人人惊慌,甚至纷纷离家躲避。

为了使群众了解新四军,军部驻定后特别强调保持部队的严明纪律、模范地做好群众工作。军部的干部战士一到土塘,就帮助群众打扫房前屋后,清理猪圈、牛栏。当时正是小麦收获季节,部队除出操训练和执行军事任务外,有空就帮助群众收麦打场、修桥铺路、挑水砍柴,很快,新四军就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军部到土塘不久,叶挺曾亲自主持召开了两次会议,一次是由地方士绅、乡村教师、农民和妇女代表参加的各界人士会议;一次是数百名群众参加的群众大会。其间,他号召大家积极投身抗日,踊跃参加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群众性抗敌协会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抗敌活动。经过他的宣传,随后土塘及土塘周围的群众纷纷报名参加抗敌协会,仅土塘村参加抗敌协会的群众就达1000多人。

军部在土塘进驻后,为了开辟新区工作,还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学生组成战地服务团(又称“民运工作队”),派遣到泾县、南陵、铜陵、繁昌等县山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新四军驻土塘期间,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曾先后三次找国民党三里区长易克健谈话,对其晓以民族大义,鼓励其积极抗日,终于把这位易区长的抗战热情激发起来,同新四军一道共同抗日。此外,邓子恢还把军部驻地周围的青红帮和理教会头目集中起来,在土塘办了两期短训班。通过学习,大多数青红帮头目都提高了觉悟,积极参加抗日活动。

新四军军部驻土塘期间,叶挺军长住徐恩禄家,副军长项英住徐恩科家,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住徐光文家。叶挺军长平易近人,平时身着灰布军装,佩带整齐;偶尔着西装、戴礼帽、执手杖。虽话语不多,但简短有力。叶挺经常深入群众中间,与群众促膝谈心。

1938年6月17日至19日,新四军在土塘召开了全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发言。不久,又在土塘召开了新四军第一次参谋工作会议。

由于土塘当时天旱缺水,部队生活不便加上地形环境不适合保证军部安全,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在土塘驻了68天后,开往泾县云岭罗里村。当地的老百姓得知这一消息后,个个依依不舍,纷纷前来欢送。为了不打扰当地百姓,按照部队纪律,叶挺等军首长步行去了云岭。当数百名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抬着轿子来军部欢送军首长去云岭时,得知叶挺等军首长已走的消息,既感动又遗憾。至今土塘人民谈及此事,仍感受很深,钦佩不已。

谈及这段历史,南陵县党史办工作人员冯仁义感慨颇深:“新四军在土塘的这段时间,密切了军民关系,为当时广泛开展抗日宣传、让群众了解新四军都产生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四军的影响,增强了新四军的威望。”可以说,新四军军部在土塘虽然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在当地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激发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培育了许多地方抗日骨干,为开展民运工作奠定了坚定的群众基础。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土塘一直是敌人惧怕的红色游击区。

5月31日,记者在“新四军土塘军部陈列馆”看到,院墙上的“新四军精神”赫然醒目:“听党指挥,坚定信念;坚忍不拔,英勇果敢;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内外团结,众志成城;步调一致,纪律严明。”吕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沈欢欢径直将记者领到院内的一口井前,据其介绍,当年新四军驻扎在此时,正值盛夏,干旱缺水,不仅军部近千人的吃水问题无法解决,村民们也要到村子边上的水洞去挑水吃,看到村民们饮水资源如此缺乏,新四军就想为村民们挖一口井,但由于土塘属于丘陵地带,水位线低下,新四军在驻扎期间并没有挖出水来,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新四军,就自发地接着挖水井直到出水,故取名思源井。

如今,思源井内依旧可见井水幽幽,诚如当年新四军在土塘的这段历史,已变成当地的红色基因得以代代传承弘扬。70岁的老党员徐根生是土生土长的土塘人,他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常听长辈们讲述这段往事,在长辈和村民的口中,新四军与大家军民情深,有着过硬的口碑。“这是那个艰苦年代的真实写照,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也深受教育,未来也会继续听党话、跟党走。”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