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能战斗”精神扛起一座城

20210604期来自:芜湖日报

铭记

“打倒帝国主义!”

途径,缓解了农业肥料短缺的局面。

—焦作创建了全国第一座无烟煤选煤厂,将洗末煤运用到冶金行业的高炉喷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宜居和获得感指数均居全省第一。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这期间,焦作人民在建设南水北调世纪工程中,还铸就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情系群众、务实为民,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今日焦作,全市生产总值居全省第5位,进出口总额长期居全省前3位,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3位。全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迈进新时代!

焦作日报记者郭树勋

“全国工人大团结万岁!……”身着下井工作服的游客与工人们一起高举旗帜、振臂高呼。这是河南省焦作市景区日常上演的以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历史事件为源头创作的《井口怒吼》情景剧的一幕。

《井口怒吼》情景剧演出的场地——“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的前身是有着120多年开采历史的王封矿,是96年前焦作煤矿工人为声援“五卅运动”发起大罢工的地方,是焦作“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源地。

焦作,古称山阳,坐落在黄河北岸、太行南麓,因煤炭储量丰富而饮誉海内外,被人们称为“煤城”。

早在1918年3月,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等人曾到焦作煤矿进行过社会考察。从1921年到1925年,中共中央先后委派共产党员童昌荣、刘昌炎、王仲一、罗思危等,来焦作建立党组织,在煤矿成立工会,开办工人夜校。如今,王封“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的《工人夜校》同《井口怒吼》一样日常上演,再现当年教育工人、发动工人的情景。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焦作煤矿爆发了声援“五卅运动”的反帝大罢工,11000名煤矿工人坚持罢工斗争8个多月并取得胜利。这是当时罢工时间最长、工人零牺牲、最终取得胜利的成功范例。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文章分析工人阶级状况时列举了焦作煤矿等处的罢工,毛泽东认为:“他们特别能战斗。”从此,“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就成为焦作人民的精神财富,成为焦作整座城市的红色基因。

从大革命时期的反帝大罢工到抗战时期的千里大迁徙,从道清铁路游击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备战上山,争取人民解放。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焦作人民始终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坚定不移跟党走,也赓续着焦作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

感恩

焦作因煤而兴,因煤而城。

伴着新中国诞生的礼炮,焦作人民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姿态,把千疮百孔的矿山改造成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1950年到1980年30年间,焦作小马村矿、朱村矿、中马村矿、焦东矿等8对新矿井先后建成,生产煤炭近2亿吨,连续创造出煤炭领域安全生产、成本、效率等多个全国第一。特别是在1961年,焦作原煤年产量达690万吨,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最高纪录,成为全国煤炭工业的一面红旗。

□短评

—焦作在全国首次将无烟洗末煤应用于冶金行业矿粉烧结,提升高炉利用系数,有效做到了节能减排……

这一时期,焦作为中国煤炭工业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员,煤矿基本建设等30多项先进技术在全国推广,为推动煤矿开采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也进一步丰富了“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内涵。

升华

焦作也曾因煤而困。

“九五”计划以来,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资源型企业效益逐步下滑。

从1999年开始,焦作市委、市政府以“第三次创业”为标志,强力推进城市经济战略性转型。

2008年以来,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焦作成功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在2018年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考核评价中,焦作位居第2名,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政策表彰。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焦作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全国第76位。《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显示,焦作城市

—焦作在全国第一家把无烟块煤引入到化工领域,开辟化肥生产新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