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地区对话世界航空是最佳突破口

20210611期来自:四川日报

A

A

成都立城千年,流传着太多关于飞天的梦想,太阳神鸟、青铜神树……一系列文物上镌刻下“鸟”的图腾,讲述着蜀人对天空的向往。

在成都,第一次真正飞上天空则是近代。这次起飞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成都一度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1939年,20万人在成都修建一座军用机场,工人们白天黑夜连轴转,短短4个月,就建起了双桂寺机场。17年后,1956年12月,机场移交民航使用,更名为“成都双流机场”。

从战时的生存需求到和平年代的发展需求,双流机场的变迁,也深刻改变着成都乃至四川的发展格局。

“四川不靠海、不沿边,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内陆地区该如何与世界对话的问题,从交通上入手,航空是最优解。”西南财经大学智库总裁汤继强分析,从时间效率上看,航空要优于铁路、公路和水运。

成都航空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一个内陆地区要成为开放前沿,航空是最佳突破口。

1984年,成都航空口岸开埠,当年出入境流量仅2万人次。1987年,全国民航体制改革在成都拉开帷幕,彼时的双流机场刚刚实现政企分离,家底只有一根跑道、一个候机楼和民航宾馆,被戏称为“一根扁担两个筐”。

随着国际航线网络的不断拓展和口岸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流量不断突破,2019年成为中国第四个、中国中西部唯一一个出入境人员流量突破700万的一类航空口岸。今天,成都已开通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131条,其中定期直飞航线81条,国际航线开行总数稳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