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戏缘还是更喜欢舞台

20210608期来自:四川日报

从8岁到30岁,张燕一直在新都的剧团工作。和大多数从事戏剧艺术的小孩一样,她与川剧结缘,是因为小时候家里人偶尔看戏,小小年纪又爱美的她,看到台上传统川剧旦角的扮相,觉得十分漂亮,于是和同学一起去面试川剧团,唱了一首《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嗓子清亮。1988年考入四川省川剧学校川剧表演专业,主攻旦角,师承许倩云。1994年毕业后担任新都芙蓉花川剧团演员。

张燕9岁就开始登台演川剧,当时演剧里的“小花仙”“小兔子”。16岁第一次担任主角,去韩国表演《芙蓉花仙》,渐渐开始成长为剧团里的中流砥柱。先后在《芙蓉花仙》《白蛇传》《荷珠配》《御河桥》《火焰山》《人间好》《铁龙山》《武松杀嫂》《放裴》《思凡》《六月雪》《七郎招亲》等川剧中担纲主演,彭代秀、苏明德等老一辈川剧人对她关爱有加。民营剧团的高强度排练,让张燕锻炼了扎实的基本功,其中连续7年,张燕都去日本巡演,短则一个月,多则半年。“每天走不完的台口,演不完的戏,戏赶戏。”日本东京、大阪、北海道、京都、名古屋都走了一个遍,海外观众对川剧非常热情,常常演出后又要“安可”返场。

但张燕也开始进入了迷茫和反思的阶段,每天拿来本子就开演,白天演了晚上演,每天都是《金山寺》《三岔口》《盘丝洞》,老百姓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那如何提高自己呢?此时,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戏剧演员收入骤减,一些剧团解散,而张燕家里除了她,都是做服装商贸生意的,对比之下更显艰难,一度让张燕产生自我怀疑,想要放弃从艺之路:

“我究竟还搞不搞川剧哦?”

剧团解散后,张燕甚至真的和妹妹一起,从事过两年左右的服装生意。“每天都要把衣服整理好,推荐给形形色色的客人,其实卖衣服挣钱的过程,也很辛苦。”不过,张燕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反差”,自己还是更喜欢舞台,在舞台上能够用自己的长处,享受其中的欢愉和快乐。而川剧圈内的著名演员陈智林、陈巧茹等也为张燕抛来橄榄枝:“你不来唱戏,可惜了嘛!快点回来。”

2008年,在前辈们的鼓励下,“重新回归”的张燕调入四川省川剧院担任演员。但通过前期精神和物质的积累,此时张燕的心境也有所不同:“如果你一直都是在卖地摊货,再辛苦得到的也就是地摊货的认可,但我真的想把作品的品质提高,就像衣服中的‘爱马仕’,我希望自己努力演的戏剧作品,也能做到衣服中的‘爱马仕’的程度。”这一待就是13年。

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行业责任。张燕希望,川剧人能够拧成一股绳一起前行,能够在全国戏曲的发展中,奋起直追,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愿意主动花钱来看川剧。

张燕还记得,自己进入当时的川剧委培班,1000多人招了60个人,进剧团3年就去川校,跟着团带班走南闯北,最后定点分配,如今和她一批,还在川剧一线工作的同行只有4个。从1000到4再到1,丈量着一朵“小花仙”打包绽放开成“梅花”的时间,也诠释着一位戏曲演员在舞台生命中的半生芳华。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