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里的成都

20210608期来自:四川日报

□周瑞

早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成都最中国,宽窄巷子最成都”。青石板的老街上,众人走过的地方,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是何模样?带着对成都历史遗迹的好奇和敬仰,在柔和阳光里,我独自来探寻你,未曾谋面的巷子。

安静,是看到你的第一感觉。游客并不多,没有车流人群的喧嚣冗杂。巷外石头墙上,刻着你的历史。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官兵平息叛乱后,选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42条胡同,一律灰墙青瓦的四合院,居住着满蒙八旗及其家属。光阴荏苒,又过去了200多年,少城已经去无踪影,仅有两条胡同躲过历代劫难幸存下来,这就是你,宽巷子和窄巷子。你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2008年6月,经历5年改造的你揭开神秘面纱,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放慢脚步,细细观察着你。几米宽的巷子,收拾得很干净,罗列着精致的工艺品店、四合院、酒吧、咖啡馆。偶尔有微风穿越,碎碎的阳光洒在淡旧的花格窗上,婆娑树影在晴空下舞弄凉意。一边是老成都的传统,一边是新成都的时尚,你在多元文化的组合下,显得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气息。

寻一家镶满落地玻璃窗的咖啡店,静静地看着咖啡在流淌的音乐中研磨、煮沸、弥散,仿佛在听你讲述老成都的世事沧桑。有人说少城是成都休闲文化的发源地,理由是八旗子弟在这里游玩遛鸟,喝茶度闲,栽花种草,享受生活,这种风气后来蔓延开去。李劼人在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中,对少城描写道:“它是一个极消闲而无一点尘俗气息,又到处是画境,到处富有诗情的地方。”世事变迁,如今少城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但少城的影子全都存留了下来。宽窄巷子成了成都城市化中留下的一处活的景观,长巷幽幽,庭院深深,古树葱茏,那鲜活的百姓万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

街面上好多小店都起了温和优雅的名字,如“散花书屋”“伞情巷意”“市井生活”“柔软时光”,让人看到感觉心都变得酥软起来,像春风拂过面颊,柔柔的,痒痒的。在散花书屋前驻足,店主热情地打招呼:“看看这部《窄门》吧,就是写咱们宽窄巷子的。”一本古色古香的书籍映入眼帘,封面上是一扇布满绿色藤蔓植物的木头大门,油漆已经剥落,仿佛在提示我,你的年代久远。

这里还有许多藏龙卧虎的民间艺人,50多岁的“飞刀汪”就是其中一位,“我可以一心三用,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原本打算上央视挑战赛呢!”只见他头顶一个苹果,左手转动健身球,右手麻利地削着金橘,不一会儿,金橘皮削好了,而头上苹果一直没掉,健身球还在转动着。卡多那是来自美国的讽刺漫画家,正在专心致志地为一位小伙子画肖像,过了不久,一张惟妙惟肖的画像应运而生。茶馆外看似布置简易,方桌、藤椅、盖碗茶,但加上师傅的长嘴壶茶艺表演,又是另一番味道。

接近你,各种小吃不能错过。喷香的蛋烘糕、热热闹闹的三大炮、麻辣凉粉、油亮亮的钵钵鸡,众多小吃的香味蔓延开来,将我包围。成都人休闲雅致的生活在这里体现得原汁原味,一切都那么朴实无华。安居乐业小满则足,内心从容淡定、处事进退自如,你简单平实却丰富快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

抚摸着你存留下来的光滑的拴马石,我在想,修整前的你,该是怎样一副模样呢。是谁家古旧的木头大门吱呀呀地晃,悬挂的风铃清脆响?是谁家的白猫在屋檐下慵懒地瞌睡,篱笆上爬满了寂寞的蔷薇花?又是谁家女儿撑着油纸伞赤脚踏过青石板桥,翠绿的青苔如碧绡,染绿了墙角?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