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身体教会医学生

20210608期来自:四川日报

1992年,为了临床教学的需要,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从美国引进“标准化病人”(SP)教学方法,成为国内首家开展“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医学院校。目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SP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问诊SP,他们需要扮演有着各种常见症状的病人,比如发热、咳嗽、腹痛等,训练学生掌握问诊的内容和技巧。另外一类是查体SP,他们要配合医学生进行全身系统的“视触叩听”,会触摸身体,甚至是隐私部位,以达到掌握如何正确进行体格检查的目的。

之所以引进SP,首先是为了弥补临床资源不足的难题。一方面,刚学医的医学生没有经验,没有行医执照,直接上手接触病人,病人的生命安全如何保障?另一方面,如果医学生不接触病人,他们又怎么成为合格的医生?于是,邀请一群没有医学背景的正常人来扮演病人,让医学生在正式走向临床面对真实病人之前,对他们是否具备基本的临床胜任力进行分阶段训练、考核和评估就非常必要了。

SP是一份兼职,所以他们大都有其他工作。69岁的SP张昌华虽然已经退休,但她每个星期有三天时间要参加老年合唱团,偶尔还要接送孙子上学;家住攀枝花的袁林珍几乎每个月都要往返成都一趟,参加SP培训、监考等。他们之所以不辞辛劳,是因为希望为培养医学生出一份力量。

“父子兵”杨宁和杨星也深有感触。37岁的杨星“子承父业”,从2015年开始从事这份职业,父子俩经常同时给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学生担任“陪练”。“我从小就知道爸爸在医院当老师,家里人都觉得特别‘有面子’,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用身体让医学生学得更好。”杨星说。

赵莎是一名90后,做SP的时间已有四年。接触这份职业之前,她觉得自己特别消沉,希望找点事情让自己振作起来。当看到新闻里的招募信息后,便前来应聘。“我跟学生年龄相仿,所以比较有共同话题。”赵莎说,曾经有一次,一名学生向她倾诉,觉得找不到“存在感”,赵莎讲述了她的经历,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自信,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秉烛夜谈。“做SP的过程,也是我自我肯定的过程,特别是我能成为同学们的‘导师’,特别有成就感。”赵莎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