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从下手!……

20210601期来自:四川日报

“无从下手!”作为元老之一的王广伟现在是宇航产品总体主任设计师,回忆起十年前的起步,他依旧一脸的着急,“从前搞地面装备研发,有人告诉你,这块工作要怎么完成,照做就行了。但宇航产品的要求和武器产品完全不同,只能靠自学。”

整个项目团队8个人,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但整个分系统涉及十几个细分专业。“就像一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蒋琳说。机械专业出身的他,在做分系统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中间还研究过不少新领域。因为工作需要,他为“太空冰箱”做过热设计、热仿真,也研究过复合材料动力学仿真等。

在技术经验上,宇航型号队伍对宇航产品的研制流程和管理几乎一无所知,和一院、五院、八院等前方院所的积累相去甚远。“那时候总想跟着其他院所学点东西,但又不认识人”,最基础的报告怎么写,也要逐步摸索。王广伟记得,最初的一份技术文件,大家左右推敲、百般打磨,经过几次审改。总体单位拿到文件后哭笑不得,“我们想要的东西一个都没写。”

让大家心里更没底的,还是最初对服务对象的认知匮乏。“我们需要给航天员配备相应的物资,设计视觉环境,但我们也没接触过航天员,怎么才能让他们满意,心里完全没底。”

闭门造车必然行不通。宇航型号队伍开始在国内外展开先进技术调研,吸收先进经验。干航天有个说法叫“后墙不倒”,一些重要的交付节点必须万无一失,决不能后推。因此他们常常倒排工期,进行限时开发。

最初,团队请教了国内相应高校帮忙出谋划策。而在那时的载人航天领域,还是“人适应机器”,鲜有人前瞻性、系统性地考虑过载人航天的居住功能和环境设计。没办法,只能自己攻坚。在不擅长的细分领域,团队就在国内找技术成熟的优势单位学,从他国公开的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中学,有时甚至从科幻电影中找设计灵感。浅显的部分可以学来,但核心技术只能根据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结合自身的设计和生产能力,一步步优化、一次次迭代。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