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十年磨一剑’……

20210601期来自:四川日报

“所谓‘十年磨一剑’,原以为只是一种修辞手法。现在发现我们从事载人航天事业,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刚好10年了。”伴随着天和核心舱升空入轨,45岁的黄华政在朋友圈感慨。

十年,他们与空间站同成长。

蒋琳从普通设计师,一步步成长为副主任设计师、室副主任、室主任。如今的他最怕吃面。在项目最忙的两三年里,他和同事几乎每晚加班,饿了就到大院门口的面馆吃碗面,一直吃到“不敢想”。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后,蒋琳有了一段空下来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他和另一位同事,在四个月内系统总结了《宇航项目管理指南》,这个指南三四百页,细到文件模板、审批流程,成为七院宇航事业“压箱底”的研制经验总结。

陈粤海说,十年,宇航型号队伍从8个人扩大到50多人,成为能打胜仗的“精锐部队”,也和空间站总体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后续争取宇航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他们与空间站共白头。

谭平是2014年加入宇航项目团队的,在儿子发现他的白发越来越多之时,他也惊喜地发现,11岁的儿子对自己的事业有超出其年龄的理解,“每次妈妈打电话他总嫌吵,但我打电话他就很理解,觉得爸爸在做正事。”

王广伟难得在成都,他和宇航室的同事们几乎没有假期,配合总体单位试验,一出差就是三个月,即便在椰影摇曳的海南,也无暇欣赏风景,今年在海南的100天里,只有大年初一放了一天。他说,工作之余,最要紧的事就是为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研究小升初择校,“心里总有亏欠,得为儿子做点事。”

选择航天事业,不仅选择了奉献,也选择了清苦。即使成长到了主任设计师这个层级,生活依然简朴。采访中,一位主任设计师想给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照片,其千元机的屏幕已经摔得稀烂,他解释“一直来不及换屏”。而其同事说,其实他是舍不得换。

不过,在航天器发射成功的那一刻,荣誉感会让清苦的感觉烟消云散。核心舱发射时,谭平正在北京的飞控大厅。天和入轨,在太阳光的映照中,渐渐消失于地球背面的那一瞬间,这位38岁的汉子湿了眼眶,他转头问身边的年轻人:“不虚此行吧?人生可能也就这一次经历,不枉此生。”

记者问王强,作为分管部领导,给宇航团队打几分。答案是“99分”。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有更繁重的任务。在空间站建设阶段,后续还有多次发射。两个实验舱目前处于正样产品交付阶段,还要参与总装总测和总体单位的大型地面试验……

“我们和空间站的缘分,至少还要保持15年。”王广伟转头望向谭平,“到那时我们还没退休,能守护空间站直至退役。”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