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织牢禁渔监督网

20210528期来自:四川日报

彭山“南味豆腐乳”保护传承焕发生机

本报讯 为推动青衣江生态环境持续净化,日前洪雅县纪委监委启动了禁渔禁捕督促落实行动,通过组织全县各级纪检监察力量,以巡回监督、一线跟踪、重点督查等方式,织牢了“十年禁渔”监督网。

“现在正是鱼产卵繁殖的季节,且长江流域已实行十年禁渔,千万不能违法捕捞啊…… ”5月20日,洪雅县槽渔滩镇兴盛社区纪检委员宋兴波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社区附近的青衣江,并沿着江岸,开展了日常巡河,并对来来往往的群众进行宣传。事实上,宋兴波不是个例,这一天,行走在青衣江畔的洪雅纪检监察干部还有不少。

据了解,洪雅县纪委监委成立了4个专项督查组,前移监督关口,采取跟踪督查、明察暗访、“回头看”等方式,深入青衣江沿线的5个乡镇、农贸市场、餐饮饭店,督促检查渔政、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是否履行到位,乡镇、村(社区)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针对发现的问题,督查组当场指出并督促整改,确保“禁渔”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该县共查获涉渔违法违规案件26起,其中,行政处罚案件22起,移交司法机关4起,刑事起诉10人,没收电捕鱼工具8套、“三无”船只9艘、放生野生河鱼190余公斤。

本栏撰稿阳佳秀曾永丽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樊邦平

趣说

眉山

流传数千年的特色传统民间美食豆腐乳,是一道经久不衰的美味佳肴。它能开胃助食,增进食欲,因其口感好、营养高,深受人们喜爱。

在众多的豆腐乳品牌中,出自眉山的“长春号”南味豆腐乳,因为其独特的制作技法和来源于北方的历史传承,一度成为蜀中豆腐乳产品中的佼佼者。

“长春号”南味豆腐乳的制作技法最早来自北方。

据传,清朝嘉庆十四年,陕西渭南人李仲云随大批移民入蜀,在眉州彭山县(今眉山市彭山区)安家落户。李仲云刚来彭山时靠做大饼为生,后开办手工酿造作坊,如酱油、辣豆瓣、豆腐、醋等。

李仲云经营手工酿造作坊的几十年,积累了许多原始经验,并创造性地研制出既具北方臭豆腐乳香味特点,又具南方人口感细腻润滑、味道悠长的南味豆腐乳。

到了清咸丰七年,李仲云之子李长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长春号”酱园,并形成了“南味豆腐乳,杏仁豆瓣,红油豆瓣,果汁酱油”等系列产品。

南味豆腐乳在用料上选用彭山、仁寿产的优质黄豆,并用五通桥的精盐,加上三十多种香料与曲酒等来腌制;从选豆,浸泡到划块,南味豆腐乳要经过二十几道工序和配料才能装坛,一年后才可出坛食用。

1882年,“长春号”南味豆腐乳由翰林学士李应根带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获得优质食品奖,从此,这一产自彭山的“长春号”南味豆腐乳便蜚声海内外。

2009年7月,“长春号”南味豆腐乳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已从小作坊发展成为“彭山酿造厂”的“长春号”南味豆腐乳生产企业,在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潘福祥老人的带领下,南味豆腐乳也在保护传承中不断创新,重新焕发生机。杨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邦平 整理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