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龄化加深,人口红利还在? 人口数据中的挑战与机遇

20210527期来自:四川日报

为何老龄化加深,人口红利还在?

人口数据中的挑战与机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彧希陈碧红

四川人口“深度老龄化”背后是何原因?老龄化加深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不在了?人口受教育程度有哪些变化?在5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带你分析人口数据中的机遇与挑战。

65岁+人口占比:16.93%四川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根据普查数据,2020年,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6.93%,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我省的老龄化存在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高、老龄化进程加快等特点。”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分析,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偏低、大量青壮年出省务工、很多省外老年人口入川定居养老等是造成我省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这都带来一些新的机遇。而且,在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达930.6万人,占51.23%,且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身体状况尚可,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陈智说。

人口总抚养比∶49.32%数量型人口红利即将消减

通过普查数据可以看到,四川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特点,即少儿人口和劳动人口比重都在下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省统计局局长范毅指出,“一老一小”问题将对全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带来挑战。

那么,四川是否还存在“人口红利”?“人口红利”通常用“人口总抚养比”来判断,是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当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就称为“人口红利期”。

从普查数据来看,全省的总抚养比为49.32%,接近50%的数量型人口红利临界点,表明我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减少,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即将消减。

“不过,四川结构型人口红利却在上升。”陈智分析指出,“尽管老龄化不断加快,但我省当前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有5204万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综合全省就业环境持续改善、大批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创业就业、教育发展等因素,我们认为,四川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即将削减,但是新的结构型红利将长期存在。”

平均受教育年限∶9.24年

受教育程度总体低于全国均值

“四川人口受教育情况,总体呈现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迅速提升、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三大特点。”范毅介绍。

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35年上升至9.24年,提高了0.89年,提高幅度相比国家均值高0.06年。但值得关注的是,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来看,2020年,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13万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6万人;具有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为3.14万人、1.33万人、1.33万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万人、0.18万人、0.22万人。

在15岁及以上人口中,成都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5年,“三州”地区却均不足8年,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还需持续关注、补齐短板。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