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20210525期来自:四川日报

大相岭是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之一。因此,当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于2017年正式启动之后,邛崃山-大相岭片区就与岷山片区、秦岭片区、白水江片区一道,被纳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范围内,这是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将四川、陕西和甘肃3个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合计80多个保护地有机整合,涉及三省的12个市(州)30个县(市、区)。其中,四川境内部分面积20177平方公里,主要涉及绵阳、广元、成都、德阳、阿坝、雅安和眉山七个市(州)。

付明霞告诉记者,目前针对大熊猫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就地保护主要通过在野生环境下保存特定栖息环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控制或减少外来干扰以保护濒危物种或特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而迁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则是通过将濒危野生动植物转移到人工环境中,或迁移到另一适宜环境下进行保护。”

从1963年我国最早的大熊猫保护区成立,到2013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束,全国有大熊猫分布的保护区达67个,总面积336万公顷,覆盖了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并保护了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但这样的保护区对于野生大熊猫群体的繁衍和种群复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少的几个原因中,除大熊猫自身在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等原因外,栖息地的破碎化是重要因素。破碎化,导致野生大熊猫被分隔在一片一片的小范围内,彼此没有基因间的交流。“举一个例子,由于大熊猫是独居动物,一般都是独自活动。到了求偶季,为了减少奔波,或者为了增大找到配偶的概率,它们会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可以去找配偶的地方,我们管这种地方就叫发情场。”付明霞说,“由于栖息地破碎化,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大熊猫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这对野生大熊猫的繁衍带来了挑战。”

正是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做出了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决策。目的就是更注重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同时着眼于公园内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体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