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亩大熊猫敞耍空间

20210525期来自:四川日报

2018年12月6日,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星辰”“和雨”到大相岭基地“定居”。同一天,“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正式揭牌,大相岭自然保护区成为了继龙溪虹口和栗子坪之后,第3个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展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的保护区。2019年6月,大熊猫“倩倩”转移至放归基地进行适应,成为入住大相岭放归基地的第三只大熊猫。

为什么选择大相岭?

付明霞告诉记者,首先跟大相岭的大熊猫小种群有关,圈养大熊猫经过野化训练放归野外可以补充野外种群,持续放归可以改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相岭放归基地坐落在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草河区域,海拔1998-2500米,这里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底为大雪封山期,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属亚热带高山山地气候,分布有八月竹、冷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山势复杂,水源丰富,是理想的大熊猫栖息地。

“‘420’芦山强烈地震造成了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不同程度受损,大相岭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灭绝风险进一步加大。”付明霞表示,“选择在大相岭建设放归基地,也是想通过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放归,让本身就数量较少的大相岭野生大熊猫种群繁盛起来。”

大相岭放归基地分为办公生活区和野化适应区。其中,野化适应区占地3000亩,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熊猫野化训练基地,可同时容纳4只大熊猫饲养、4只大熊猫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和2只野化放归适应性训练的需要。

据了解,目前,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硬放归”,也就是在释放前不做准备,释放后也不对放归的动物提供帮助和监测。另一种是“软放归”,在放归前,对释放的个体进行各种准备性训练并在释放后给予一定的帮助,还包括对放归动物进行监测及提供各种可能的救助等。相对而言,“硬放归”方式下释放的动物的死亡率比较高,所以大熊猫野化放归主要采用“软放归”。付明霞介绍说:“‘星辰’和‘和雨’在到大相岭之前,都先在成都熊猫基地都江堰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进行了半野化过渡训练,实现了全自然食物的转化,具备一定的采食天然竹子、独立寻找合适水源的能力。”

放归后的大熊猫,就进入了自然的山林环境中。“为了确保大熊猫野外生存的安全,除了会给大熊猫佩戴项圈,实时监控它们的动态和身体信息外,我们还会面向社区与公众组织宣教活动,让居民们知道如遇到放归大熊猫后该如何应对,了解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付明霞说。

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