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产业园的比较优势在减弱?

20210524期来自:四川日报

建议:只看人力成本的“静态思维”要不得,坚持动态发展眼光、寻找差异化优势

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位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焦虑:近年来市内共建园区出现了“一增一减”——当地工资水平和沿海差距在减小,但对环保要求在增加。当地担心,这会影响园区招商引资,“像部分化工医药等行业,现在要想引进越来越难。”他特别提到,不久前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其中明确提出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他说,这可能对当地承接产业转移产生直接影响。

焦虑的问题,不仅针对对外招引。洞头-南部东西部扶贫工业园一位负责人提到,“(东部企业)来了,基本都是租赁标准厂房,相当于拎包就可‘入住’。如果隔几年我们人力成本涨上去了,成本增加太多,那这些企业会不会拎包就走?”

焦虑的问题,还包括比较优势在减弱。川观智库拿到某共建产业园一份内部报告,其中提到“(当地)要素成本较高……近年来,我市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工资大约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部分县属园区的企业反映月薪4000元都招不到工人。”

多位受访专家提到,产生这种焦虑是立足于对传统比较优势的认知之上。传统观点认为之所以共建产业园,除帮扶因素外,一大原因也在于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而东部企业之所以愿意转移,追逐“成本洼地”是直接动力。综合受访园区负责人的介绍,东部企业入驻理由主要有3点:一是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水电气等要素成本。普通工人月薪较沿海同岗位低1000元至1500元。以电价为例,享受水电消纳政策地区,企业终端电价约为沿海地区的一半。二是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红利,如税收减免等。三是环境容量相对较大。

如今面对人力成本上涨、环保要求趋严……在川共建产业园的吸引力是否在减弱?未来招商引资会不会愈发困难?这成了受访东西部共建产业园相关人士共同提到的一个困惑。

对此,受访专家则主要表达了三点意见。首先,人力成本上涨、环保要求趋严等趋势不可逆。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赴四川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乐山片区帮扶工作组组长朱润晔直言,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说明东西部在趋向于协调发展。他和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和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平都提醒,四川不能为了招商而降低环保和能耗门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不能来了就要,而应通过门槛倒逼东部企业“先升级后转移”。有专家进一步建议省上出台鼓励类承接产业转移目录。

第二,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审视比较优势问题。西南交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骆玲提醒,只看人力成本、环保容量的“静态思维”要不得。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举例,初期这一产业更多追求劳动力低成本,但随着产业集聚发展,后续也会对绿色智能化生产等提出要求。他认为在这些方面提前谋划、积极响应,当地完全可以形成全新的、超越要素成本高低、环境容量大小的比较优势。雅安市芦山县纺织业从产业低端走向中高端,就是一个具体案例。

第三,应更多着眼于寻找差异化优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克俊用西部“共性优势”和“个性优势”来形容两者差异。前者如要素成本、中央政策等,后者则更多的是指本地特有资源。地处宜宾的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之所以能短时间承接下东部大规模纺织产业转移,一个重要原因是看准并发挥了原料优势,利用好了本地30万吨的粘胶短纤年产能。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