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言传身教。……

20210521期来自:四川日报

中国人讲言传身教。父亲重言传,也重身教。他说过这样的话,“作为父母,也如教师一样,都有双重任务。一面要自己很好做人,做一个像人那样的人;另一面也要很好地培育人。做人是要自己当模范,做孩子的模范,育人是要把孩子培育成像人那样的人。”父亲从不说空话,打诳语。他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他一定率先垂范,作出榜样。譬如,他告诫从政的孩子要“清慎勤”,他一生践行的就是“清慎勤”。作为校领导,他始终保持清廉的本色。以住房为例,他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单位分房历来是件头痛的事,它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一个人的品质往往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在泸州一中任副校长时,学校教师分为有眷宿舍和无眷宿舍,前者大,有三间;后者小,只有一间。那时,住房很紧张。我们家七口人,父亲又是校领导,自然住的是有眷宿舍。在我的记忆中,这套房子不仅比较宽敞,而且位置好,开窗便可见大江东去,时而还听得见纤夫的号子声声。有个数学教师是教学骨干,家里五口人,孩子尚小,住的是无眷宿舍,苦不堪言。为了留住人才,父亲便主动辞让,和这位教师换房。他让我们四个孩子一律搬到学校的集体宿舍住。从初中到高中,我们都是在泸州一中的学生集体宿舍度过的。

1960年,父亲调任泸州师范工作,他同样以家中孩子已大为由,不必多分房子。当时学校的老师大多都住在由一个大庙改造的宿舍里,上面是大殿,下面两边是厢房。父亲住的大殿一间,是由神龛改建的,大约有18平方米。光阴荏苒,整整43年间,父亲就再也没搬过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多次分房。以职务、工龄、贡献论,父亲完全有理由分到最好的新房,但父亲还是一律辞让。人家都说是何校长高风亮节,但父亲从来不这样看。他总是说,这房子很好,有木地板,出门就是大殿,便于活动;而且他还说,我大学毕业到泸州工作一开始就住在这里,早已习惯了。就在这间陋室里,父亲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创办了家庭小报,义务辅导了大量的求学者。父亲自奉甚俭,却十分关心教师的生活。他多次在人大、政协大声疾呼要提高教师福利,特别是要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