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铁索、一块飞机残骸 见证红军英勇对敌

20210521期来自:四川日报

四川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自然环境最恶劣、历时最久、行军总里程最长、活动地域最广、发生战役战斗次数最多、召开会议最多的省份,长征途经四川时,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四川博物院馆藏有一段不到一米长的锈迹斑斑的铁索(代用品),正是那段伟大壮举的历史“物证”。

接到夺取泸定桥的命令,红四团战士昼夜奔袭120余公里抵达泸定桥西桥头。百余米的泸定桥,横架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靠西桥头处桥面木板已被敌人抽去,只留下13根铁链悬空摇荡在峡谷之中,下边9根作为底链,两边4根作为扶手。

看到红军突然出现,敌人立马隔河射击,密集的炮火袭来,红四团第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红军勇士为先锋进行正面突击,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攀援上了光溜溜的铁索链,一手紧抓着铁链,一手抱着木板,边匍匐前进边铺桥板,在敌人炮火攻击中,穿过火光,与东岸部队合围,奇绝惊险地飞夺下了泸定桥。

随后,红军部队立即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党史专家认为,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途中又一次关键性的胜利,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飞夺泸定桥的事迹,后来被写入教科书。这段红军战士曾经攀爬过的铁索被收藏进博物馆,虽已锈迹斑斑,但永恒铭记着那段英勇的壮举。

红军进入川西高原地区后,爬雪山、过草地,还要应对国民党围追堵截,经历了整个长征中环境最为艰险的一段征程。

在川博馆藏文物中,还有一件十分特殊的文物——一块金属飞机残骸,是红军长征途中击落国民党飞机的直接物证;而馆藏的一张捷报照片,讲述了这场鲜有记载的红军长征途中的对空战斗。

据介绍,这块飞机残骸形状并不规则,最长处为7.5厘米,最宽处为6.8厘米,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松潘征集到的。

李德鑫说,红军占领毛尔盖后,继续向松潘前进,国民党出动飞机配合步兵继续对红军进行围追。当时,国民党第三中队空军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驾驶一架303号战斗轰炸机前往黑水做侦察飞行,在石碉楼上空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军后续部队。

本该返航回去报告的朱嘉鸿二人想要雪耻(此前湘江之战中,第三中队被红军用落后的步兵武器打落飞机),按下机头对准红军俯冲扫射。红军战士不畏强敌,举起手中的枪瞄准敌机,猛烈且密集的火力击中了飞机尾部,飞机失去平衡被迫降落在附近河坝,弃机逃跑的朱嘉鸿二人被红军俘获。

为此,红军专门发出了《空前大捷报》,捷报中提到“石碉楼打落蒋介石飞机一架,缴获重机关枪两架,俘虏飞机师两名”,并将捷报张贴在毛尔盖当地民房的木板墙壁上。

这架飞机因为无法带走,后来被红军销毁,只留下一些残骸。“这块飞机残骸,是红军长征途中对空战斗的直接见证,也是红军战士不畏强敌、英勇顽强、艰苦奋斗、敢打敢拼的革命精神的生动诠释。”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