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铁索红军帽伟大壮举的历史“物证”

一块石版、一张报纸 承载着红军崇高理想

20210521期来自:四川日报

在四川博物院,馆藏有一件罕见的珍贵红色文物——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一元纸币石印版。它承载着在艰苦奋战岁月中红军建立苏维埃人民政权的崇高革命理想。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李德鑫介绍,这块石版宽76厘米、高45厘米、厚5厘米,以大理石为材料制作而成,质地坚硬,版体沉重。“上面刻印着10幅相同的川陕苏区发行的一元纸币的票背图案。10幅图案排列有序,横排四行,每行两幅,版面左边上下竖排两幅。”

石版表层虽然稍有风化剥层,但所有图案基本完好无损,线条纹饰及文字都清晰可见。每幅票背图案上端横排印有11颗五角星,每颗星内有一字,分别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在左上和右上角各有一个“壹”字,图案正中刻绘厂房和机器,在厂房、机器画面两侧有较大五角星两颗,五角星靠下左右两边分别是由镰刀、斧头交叉组成的党徽共4枚,票背面左下为“全国通用”、右下是“凭票兑现”字样,底部正中是英文“ONEDOLLAR”。

李德鑫介绍,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革命根据地后,便着手筹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并开始发行货币,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总行起初设在通江县得汉城(今永安乡),设有财经、保管等科和造币厂、石印局以及警卫连、运输连等机构。

后来,在保卫和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红四方面军在达县缴获了军阀多座工厂,其中造币厂的全部机器设备、造币原材料以及技术力量被红军运至通江,使得原有的工农银行石印局得到很大扩充和发展,从以前以印布币为主转向以印纸币为主,石印出的纸币在质量上比过去的布币有很大提高。“这件石印版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制作完成的。”李德鑫说。

20世纪50年代,在全川范围内征集寻找革命文物时,这块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一元纸币石印版在茂县被发现。

李德鑫介绍,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根据资料记载,在转移过程中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也随之转移,成为“马背上的银行”,常常由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护送。据妇女独立团干部、川籍女红军伍兰英回忆,1935年5月上旬,总部命令她们团第一连掩护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去茂县地区,大家一面背着银行的物资,一面随时准备与敌人作战。

到达茂县进入藏羌民族地区后,才停止发行和使用纸币,这块石印版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留在了茂县。

在川博收藏的红色文物中,有一张1934年8月7日出版的《红军》报。李德鑫介绍,《红军》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军区政治部机关报,前身是《战场日报》,1933年8月中旬改名为《红军》,主要在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内部发行。

这一期《红军》报,用整版全文转载《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这一宣言,也正是红军长征所发出的嘹亮的动员号角。

李德鑫介绍,该张《红军》报是1954年10月,原四川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通江县永安乡下罗坪农民何必德家里的泥墙上发现的。当时从泥墙上铲下来时,这份《红军》报已经受损、残破,后来经过装裱,尚能看出大部分内容,这张报纸也被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虽然当时红军所处形势十分艰难,但仍坚定地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线,把红军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抗日救国紧密地联系起来。”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