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何卡?

20210521期来自:四川日报

看问题

别看现在产业规模大

但有些核心东西受限于“洋种”加速攻关育种原创性技术是寻求突破的唯一办法

找出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

5月10日,当着记者的面,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继业接打了几十个电话,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拨客人,忙得不可开交。

作为全国重要的水产种苗基地,东坡区孵化和养殖水域达到5万亩,年产鱼苗130亿尾。其中,黄颡鱼(黄辣丁)和斑点叉尾鮰(钳鱼)苗种产量分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别看现在产业规模大,但有些核心的东西我们受制于人。”张继业的忧心来自于哪儿?

原因出在育种原创性技术上。张继业解释,从数量来看,东坡区的确是水产种苗的“大块头”,但这建立在五六百户中小养殖户(企业)自繁自养的基础上,“说白了就是底端‘代工’的。上游的种质资源,全在人家手上。”

以斑点叉尾鮰为例,其本是从北美引进的“洋鱼”。眼下,由于种种原因,东坡区已无法购入原种。由此,也就没有了优质的亲本资源。“自繁自养意味着种群会不断退化,因为原种纯度不够。”张继业告诉记者,由于散户占主流,常年流于“挣快钱”,东坡区迄今都没能选育出本土的优质新品种。

没有核心技术,后果是什么?“不会没种可用,但是整个产业的效益会大幅下滑。”省水产局生产处处长曾开虎举例,下滑主要体现在生长速度的快慢等关键指标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东坡区斑点叉尾鮰“大产业”被原种这个“小不点”牵制,不是个案。“我省核心种源(高代次)对外依赖程度较高,这在水产、畜禽和部分蔬菜领域更突出。”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副处长余协中说,此前的摸底显示,川内的蛋鸡和肉鸡市场已是原产欧美的白羽鸡的天下;生猪领域,作为生猪出栏第一大省,市场份额大部分让位于“洋种猪”(白猪);部分蔬菜领域,连育苗的培养土都要搭配进口……业内人士评价,我省在部分种业领域的“卡脖子”程度,非常严重。

出路何在?

“加速攻关育种原创性技术,是寻求突破的唯一办法。哪怕不能完全国产化,也能拥有自己的‘撒手锏’。”省种子站相关负责人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