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的基础”咋赶上

20210520期来自:四川日报

部分领域家底未摸清,一些领域的相关调查仍是空白

种质资源调查,主要目标是摸清种质资源家底,以掌握全省养殖品种、种类和性状。这是业内公认的新品种选育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

做什么?

为何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冲 史晓露

“太忙了。”4月下旬起,龚全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这位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忙着为即将到来的全省首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准备培训资料。

按照计划,今年四川首次开展种质资源调查的,还有畜禽(猪、牛、鸡、兔等)。种质资源调查,主要目标是摸清种质资源家底,以掌握全省养殖品种、种类和性状。这是业内公认的新品种选育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

龚全表示,无论是水产还是农作物、畜禽品种,都会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出现抗病性越来越差、效益越来越低等问题。如果对既有种质资源充分掌握和了解,就可以有针对性选育相关品种,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提高效益。

开展种质资源调查,还能防止“洋种”捷足先登、抢先转化利用。

典型的案例是猕猴桃。1904年,猕猴桃种子由湖北宜昌引至新西兰。随后,四川秦巴山脉、龙门山脉的野生猕猴桃资源陆续被国外引进,经新西兰育种专家改良后广泛种植,并被称为奇异果。如今,新西兰佳沛奇异果销售市场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占全球奇异果市场总销量的33%,稳居世界第一。具有中国血统的水果,却成为新西兰农业的一张名片。

此外,部分地方种质资源的存续状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开展相关调查、保护。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初步摸排显示,我省一半以上地方品种数量呈下降趋势。包括四川在内,全国80%的野生稻生长点已经消失。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四川的种质资源丰富程度居全国前列。不过,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介绍,四川是全国畜禽养殖大省和冷水鱼产业大省,但在水产和畜禽等领域的相关调查仍是空白。

为何我省今年才启动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调查?

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整个农业产业中,四川水产养殖产值占比不高,同时又非水稻、小麦、生猪等事关粮食安全的农产品,“经费保障和工作要求都没那么高。”去年开始,我省才将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首次从制度层面明确相关责任。

“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特性分析都属基础研究范围,周期长、成本高且见效慢。”省畜科院养猪所所长吕学斌说,在现行考核、晋升机制下,很少有机构和人员愿意“下苦功”。

相较之下,直接引入外来优良品种并加以改造推广,周期短、见效快。“这样一来,很多种质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就被忽略了。有的地方,没机构、没项目、没资金,也没人才。”四川农业大

学原副校长杨文钰说,由省级层面统一部署种质资源调查,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举措。他提醒,应该科学合理设置针对种质资源调查、保护、研究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引导

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基础研究上来。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