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散文的磅礴之美

20210611期来自:江西日报

胡忠伟

《红色经典散文选》梁 衡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才未展,就是《觅渡》一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也正是这一点,才让更多的读者记住了这篇美文连同作者的名字。

这样大激动、小切入,大挖掘、大表现的美文在梁衡先生的笔下还有不少:《大有大无周恩来》《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红毛线,蓝毛线》《周恩来让座》《领袖如父》……这些文章无不是从小角度切入,或渐引,或顿入,或宕开,但都起得大气,往往三言两语就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引人深入,“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我想,这就是大情思、大气势、大手笔的结果,梁先生将形、理、情有机地糅合,凝为一体,由景美、情美,达到了哲理之美,产生了一篇篇政治美文。

梁衡先生认为写文章主要有两个目的: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文章最后作用于读者的或是思想的启发,或是美的享受,可以此多彼少,当然两者俱佳更好。文章的题材可以是多样的,有的便于表现美感,如山水;有的便于表达思想,如政治。但政治天生枯燥、抽象,离普通人太远,其中虽含有许多大事、大情、大理,却不与人“亲和”。怎样既取其思想之大,又能生美感,让人愉快地接受,就得把政治翻译为文学

再次捧读梁衡先生的《红色经典散文选》,深深被他为文的真诚和大气所感染,在他的笔下,山水自然、天地人杰都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美。

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还摘抄了不少好词佳句。一晃十多年过去,无缘再去拜读梁衡。直到1996年,这一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与同学合订了一份《中华读书报》。在某一期《家园》副刊里,我又看到了梁先生的文章《享受人生》。在这篇文章中,梁先生对“享受”一词有了另外的解读:“生命原来是这样的多层次、多角度,生命之花原来是靠这许多的享受供养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全面的享受,它实际是对生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读过之后,却怎么也不能将作者与《晋祠》联系起来,倒是同学对梁先生了解较多,他说,此梁衡即彼梁衡也,他现在是新闻出版署的领导。我就暗地里想,这人能量非同小可,在出仕和为文的路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后来,凡是碰到梁衡的作品,我都会抓起来就读的。

就这样,我一步步走近梁衡,也感受到了他和他文章的魅力,他做人真诚,为文大气,有大美存焉。

梁衡先生主张,为文第一要激动,没有对生活中美的追寻,没有对自然、人生、社会、艺术中美的事物的大激动、大碰撞、大体验、大思考,就不会有真正的美文产生。因此,文章要写大事、大情、大理,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激动他人,洛阳纸贵。看他写瞿秋白,六年构思,三访纪念馆,却迟迟难以下笔,他对瞿秋白的认识和体悟早已成竹在胸,却难以找到下笔的切口。直到找到了“觅渡”这个意象,他才下笔如风,一挥而就,构成佳作。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思想是自己的,还要找到与天地自然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文只是蓄势待发,一旦机缘来临,将如火山喷发,其势威矣。真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瞿秋白,一介柔弱书生,受命于危难之时,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随即却被自己的人一把打倒,他转而为文,然而,天道不公,他还是被叛徒出卖投进监狱,但他始终坚守做人的良知,视死如归,慷慨赴死。“秋白是一出悲剧。一个有大才而未能充分展示却过早夭折的大悲。一片诚心,未能见察,被抛弃,甚至死后多年仍蒙冤屈的大悲。他就在这样一个悲剧过程和悲剧气氛中揭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内涵。”所以,歌颂瞿秋白光明磊落的人格,又悲其

《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是这样诞生的》丁晓平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本书分《前夜》《翻身》《决战》《统战》《外交》《开国》6个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统战、外交、文化等各方面展现了1946年至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依靠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建立新中国的艰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历程。《河远近水深浅》周文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该书收集了作者近年在报刊发表过的散文50余篇,分为四部分:一是围绕“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主题,歌颂赣鄱大地秀美山水和绿色生态建设的伟大实践;二是歌颂堪称“井冈赤子”的优秀人物;三是感怀故人故事,抒发真善美的情感;四是表达对新时代江西文学繁荣发展的关注。《木鼓敲响的日子》马瑞翎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佤族小男孩岩布勒无意中邂逅了一只小云豹,并把它带回家一起生活,引发佤族村寨的人们更换老木鼓、祭祀新木鼓、走向新生活的故事。《西环路猜想》不日远游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西蒙一心只想过平静的生活,放下了曾经的作家梦想。女友七寒为了让西蒙重拾写作,把西蒙好友明浅邀请进了他们的生活。平静的生活因明浅的介入而泛起涟漪,西蒙被迫面对恋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