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智慧

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筑牢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

20210601期来自:江西日报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也是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关键期。4500多万赣鄱儿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提升生态文明制度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下一个五年,作为生态文明“先行者”和“领跑者”的江西,绿色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动力也愈加强劲,一幅“生态江西、绿色崛起”的宏大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

5月12日至14日,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现场会在赣州召开。3天时间里,来自全国9个省(区)及22个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的有关负责人,实地感受赣南生态之美、老区发展之变。赣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大力开展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市内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石城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等试点,基本建立了全流域上下统一、齐抓共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制度体系。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水土保持等治理模式在全国推广。

为激活“沉睡”的自然资源,资溪县在全省率先创建“两山银行”,按照资源统一整合、资产统一营运、资本统一融通的原则,设立生态资源收储平台,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和生态产品交易试点,推动山林、土地、流域、农房等碎片化资源整合,打造成为优质资产包,经第三方评估后向银行融资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截至今年4月末,资溪“两山银行”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贷款余额24.66亿元,占全县贷款余额的37.22%。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探索经验。回顾江西生态文明改革历程,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每一项改革成果背后,都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

我省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大胆探索、先行快跑,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和模式探索为重点,努力种好改革“试验田”,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试验区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出台,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全面建立,江西35项改革成果被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多元化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生态价值转化、绿色金融改革、河湖林长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源头严防”管控体系。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建立“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办法和登记体系,深化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出台实施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意见。科学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693万亩,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全面实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完善“过程严管”监督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全省流域综合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完善以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为核心的全要素全领域监管体系。出台实施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改革措施,全面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环保监测执法垂管改革全面落地,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试点,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立“生态云”大数据平台。

健全“后果严惩”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在高质量发展考评中的份量进一步加重,生态文明责任体系进一步压实。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创新生态环保综合执法、环境资源审判、生态检察等司法制度。2020年,全省查办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4724件,提起公诉1541件。

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绿色金融、生态扶贫等改革形成“江西经验”;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景德镇“城市双修”、上饶横峰农村环境治理等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全流域生态补偿、生态环境监管、目标评价考核、绿色金融改革、河湖长制、林长制走在全国前列……江西生态文明改革品牌越来越响亮。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