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籍画家邬江和他的红色题材作品浅析

20210528期来自:江西日报

钟兴旺 文/图

邬江,1958年出生于赣州市,曾在赣南日报社任美术编辑,后调广东惠州日报社工作至退休,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粵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理事、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4月29日至5月12日,“印记·邬江中国画作品展”在省美术馆举行。展览规格高,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领衔主办,共展出邬江创作的国画作品85幅。作品以红色革命历史题材为主,艺术再现了革命先烈主要在赣南、长征路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烽火岁月,热情讴歌了军民鱼水之情和革命先烈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

展览期间,不少单位组织党员观展,以作品画面背后的故事为生动的教材,现场学党史、悟思想,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许多观众被画面场景所感动。

展览作品的作者邬江,就是从赣南这块红土地上走出去的画家。他从小听红军故事,受到革命先烈革命精神的熏陶,对红军在赣南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耳熟能详。作为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美术专业学生,他毕业后被分配在赣南日报社任美术编辑,绘制报纸上大量的插图,练就了扎实的人物造型功底,从此开始了以红军故事为题材的主题创作。上世纪80年代初,他陆续创作了《泉水叮咚》《从军图》《霜晨月》等作品,分别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报刊发表。1993年调入惠州日报社工作,一直坚持红色题材创作。

为不断提高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开阔艺术视野,2013年始,他先后到中国国家画院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学习。之后创作的《八子参军》《永恒的誓言》《风雪长征路》《雪山壮歌》《祝捷》《我的父辈》等红色题材作品,陆续亮相于全国、全军美展中。

一次次的荣誉给了邬江莫大的激励。“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由衷敬佩,激励我用自己的画笔,再现脑海中革命前辈无比伟岸的形象和艰苦奋斗的英姿。”他每一次创作都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感动。

看“印记·邬江中国画作品展”作品,可见其技法、画风纯熟,并颇具鲜明的艺术个性。

一是造型准确。中国画中,人物画最难,难就难在造型。人物画中,伟人画尤难。邬江的许多巨幅国画都是伟人题材,譬如《模范兴国》《祝捷》《更喜岷山千里雪》(左上图)等,毛泽东、朱德等人物形象,符合当年容貌清瘦却干练果敢的相貌特征,使人过目难忘。人物众多的画面,个个体貌不同,避免千人一面的脸谱化。此外,画面中红军的大量枪械,邬江通过去博物馆看实物、查阅权威图册、资料等途径,力求使其符合史实。

二是善于气氛的营造。宏阔的大场景作品,如《出征》(上图)等,气势磅礴,体现史诗般的壮美;战斗中的红军特写作品,如《前进!前进!》(右图)等,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体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人物笑得灿烂、笑得甜美,画面温情,富有生活情趣,如《我的父辈》《红孩子》(左下图)《从军》《战地黄花分外香》(下图)等。

红军的笑脸,是邬江这次作品展留给许多观众最深的印象,也是不少观众的泪点。观展的南昌画院一名年轻的女画家哽咽着说:“看到年龄这么小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下,还脸上洋溢着微笑,憧憬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今天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孩子们,还有什么理由喊苦怕累?”

的确,红色革命题材的绘画作品,不仅要体现先烈们在艰苦环境下英勇、顽强的革命斗志,让观者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还要富有生活化、接地气,让画面人物更有亲切感,看着他们就像我们曾经的邻家小哥小妹,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去打仗、为什么去牺牲?这样的作品带给读者许多思考的空间,往往就是这样的作品才更有艺术感染力、生命力。这也是邬江作品带给我们美术创作者的启示。

(配图均为“印记·邬江中国画作品展”作品)

《更喜岷山千里雪》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