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之光等创作的国画《东方的曙光》赏析

20210521期来自:江西日报

——

周惠斌

国画《东方的曙光》(上海中国画院藏)谢之光陆俨少唐云方增先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为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上海一大会址堪称中国共产党的“产床”,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精神之本,是梦想起航的圣地。如今,一大会址与周边新天地的石库门建筑融为一体,共同讲述着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荣耀和红色积淀,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国画《东方的曙光》(上图),上世纪70年代由上海中国画院谢之光、陆俨少、唐云、方增先四位著名画家联袂创作,纵102厘米,横63厘米,无绘制年款,形象地描绘了中共一大会址的全貌及其周边环境。作品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深远法进行构图:前景以洗练的笔墨,营造了枝繁叶茂、绿色葱茏的数棵街树,高大挺拔,生机盎然,为整个画面创设了优美柔和的景象。中景以工整的笔法,描绘了一大所在地石库门建筑的风貌和特征,浅灰色的砖墙上间以红砖镶嵌,大门乌黑发亮,与屋顶坡面两相呼应,半圆形浮雕装饰的红色门楣,连同二楼的朱色木门窗,格外明亮夺目,仿佛一束霞光照射在这栋建筑上,闪耀着别样的光芒。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从两辆色彩鲜艳的轿车中走下,准备进入会址参观。远景以亦真亦幻的淡墨,渲染出若隐若现的连绵厂房等,喻示着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工业生产,反映了城市建设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整幅作品构图严谨,层次丰富,色彩淡雅,笔触细腻。四位画家在保持画面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分别展现自己的拿手绝活,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各自所画的内容,但是依稀可以分辨出他们的鲜明画风。谢之光以画月份牌著称,陆俨少长于山水,唐云深谙花鸟,方增先是浙派人物画的开创者。结合他们在国画创作中擅长的笔墨技法、题材内容、风格特征,不难发现,谢之光以界画技法精细刻画了一大会址的雄伟轩敞,陆俨少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远景中的楼宇云天,唐云以清逸灵动的笔法勾勒了苍翠欲滴的街树,方增先以动静兼顾的画法描摹了慕名而至的参观者。他们一改过去最为得心应手的工笔场景、灵趣花鸟、幽远山水、雍容仕女,以真挚朴素的情感、大胆创新的理念,自觉投入到反映时代新貌的创作实践中,将传统笔墨转化为描绘现实生活,探索出了一条超越文人画、展现新气象的艺术路径,在中国美术史上呈现了革故鼎新的“新国画”的内涵意蕴,为中国画的突破、发展书写下了成功范例。

拂去半个世纪的尘埃,我们回过头来重新欣赏这幅作品,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个火红年代撼人心魄的鲜活气息,感受到艺术家激情拥抱生活、担负历史使命、坚持探索创新,将真诚与技巧融于笔端,反映时代气象,以焕然一新的文化观念、创作心态和表现方法,抒写对建党伟业的讴歌、对革命圣地的礼赞之情,给世人留下难忘印象。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