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

20210519期来自:江西日报

黑亮的底色、金黄的纹路、朱红的镶边,连接井冈山下茅坪镇与山上茨坪镇的S541省道,仿佛一条美丽的彩练,在巍峨的井冈山间温柔地起舞。

“当年哪有这么漂亮的路!”70岁的神山村村民左从林停下脚步,指向已隐没在灌木间的小路。“我父亲是红军的司号员,他走的路,都是1米来宽的石头山路。新中国成立后,才组织各村劳动力修了从茅坪镇上山到茨坪镇的土马路,有2米多宽,可以过小汽车。但我们村通向外面的路,一直还是石头路。”

上世纪80年代,左从林与乡亲们一道,肩挑手提地干了十来天,将村里通向外界的山路拓宽至能过人力板车。“路不行,汽车进不了村,出山只能靠走。天蒙蒙亮,挑上满担的竹筷和土纸,走上60里路到龙市镇上去卖,回村里差不多就傍晚了。”他对困难的日子记忆犹新。

狭窄的道路,制约着山里人致富的步伐。

左从林没有想到,他关于贫穷的一切回忆,随着脱贫攻坚战号角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吹响,迅速成了过去式。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看望我们,鼓励我们克服困难,走上富裕之路。从那时起,大家心里都攒足了劲呢。”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说。

在总书记的指引下,神山村开始了精准脱贫的奋斗征程。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坚强引领和社会各界的帮扶,神山村发展出以高山茶、黄桃为主的脱贫产业,同时借力井冈山的旅游人气发展乡村旅游,激发出脱贫新动能。2017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2020年,神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8万元。

神山村通往外界的道路,由3.5米宽的水泥路拓宽为一条标线清晰、护栏齐全、宽5.5米的全新沥青路,与满山的松涛竹海构成一幅秀丽的画卷。

从有形的道路到无形的道路,在党的带领下,井冈山人民不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71栋民宿、626张床位、整齐划一的房屋外观与旅游标识……走进葛田乡上古田村,一个设施完善、内容丰富的研学旅游基地展现在面前。

32岁的村民谢炎军,是这个基地的“主人”。多年在外从事培训旅游工作的他,2019年选择回乡创业。

“以前家里穷,我只想着出去。这些年,支持乡村振兴的好政策一个接一个,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这些当年读书时得到过村里人帮助的后生仔,都决定要回报家乡。”他说。

谢炎军与在广东从事软件行业的哥哥一道,投资4000余万元,对上古田村的公共设施进行整修,按照研学旅游标准建设。基地采用“吃住学在农家”模式,发动群众改建自家房屋,接待研学学员。

“住进一名学员,群众就得45元。去年下半年开始运营后,整个基地接待了3万多人次,营业额达到800余万元,群众增收近300万元。”谢炎军算起账,“我们面向全国招生,今年光是交了订金的学员就有3万多人了,预计全年总量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