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寻“路”追梦记

20210519期来自:江西日报

本报记者 李 歆 文/图

会突破10万人。”

如今,上古田研旅基地的总投资已达1.26亿元,走上回乡之路的谢炎军,人生已与故乡的新变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家乡投入这么大,曾经有朋友也替我捏把汗。”谢炎军说,“但我对走上这条道路很坚定,我们是本地人,对家乡的情况心里有底,对乡亲们有信心。与有些‘打游击战’的投资客不同,我们是扎扎实实地植根本土,着眼于长期的乡村振兴,要让家乡真正地富裕起来。”

道路之问,在93年前的井冈山,曾经呈现得特别焦灼。

1928年,经历了湘赣两省敌军多次进攻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怀疑和悲观的情绪在悄然滋长。有人不辞而别,有人投敌反水,有人提出疑问:“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以战略家的眼光对时局作出判断,“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对动摇者的道路之问,作出了有力的回答。

正是从井冈山开始,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自此以后,无数的中国人,正沿着这条道路,步履坚定地接续前行。

(压题图为井冈山市葛田乡上古田村总投资1.26亿元的研学旅游基地。)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