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随想

20210526期来自:滁州日报

□赵允兵

远在皖东山区的老战友给我寄来了两盒山里人纯手工炒做的新茶。身居都市能喝到地道的山里新茶,不得不说是种口福。

收到茶叶后,我迫不及待的剪开包装,一股透着山里泥土芬芳的茶香瞬间溢满房间。烧上一壶开水,抓一把新茶放进玻璃杯里,然后提壶把开水缓缓注入茶杯,在开水的冲击下,茶香伴着热气顿时翻腾着扑面而来,此时,茶叶在开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展嫩绿的新芽簇拥着沉浮于杯底,杯子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氤氲着淡淡的清香,轻轻啜一口,一缕略含苦涩的茶香沁入心肺、齿颊留芳,回味悠长。

想起我的故乡(淮河岸边的寿县农村)不产茶,但村子里常有六安来的茶贩子走村窜户吆喝着卖茶叶,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再好一点还有黄山毛峰等,虽然价格不贵,但庄户人家也喝不起。好茶喝不起,生活中又不能没有茶。于是,每到春夏之交,母亲就叫我们到田野里去采摘一种叫“半角莲”植物的叶子做茶,这种植物差不多有半尺高,谷雨前后茎上就会长出嫩绿的叶片,顶端会开出蓝色的小花。我们把采摘下来的嫩叶装进小竹篮里,回家后母亲就放在竹篇里在太阳下暴晒,晒干后叶片缩卷成一团,形状有些像现在的“铁观音”,然后放进茶叶罐里,家乡土话叫“老茶棒子”,平时家里烧好开水就捏一撮放到开水瓶里,泡开后茶水呈黄褐色,喝到嘴里有种涩涩的清凉,消暑解渴。按时下的说法,这可是纯绿色、原生态的“野生茶”。

茶,在中国老百姓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就是其中之一,千百年来,国人不但对茶树的栽植、茶叶的采摘形式以及制茶的工艺等有着深厚的研究,就连对泡茶的水和喝茶的礼俗等都有着诸多讲究,也因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衍生出了许多与茶有关的故事、典故等。

相传宋相王安石与大文豪苏轼之间就有一段关于泡茶之水的故事。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去湖北黄州。临行时,王安石交待说,回京城时带些长江中峡的水回来。后来,苏轼回京时特意到三峡取水,由于他只顾贪看两岸景色,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于是让船夫回头,船夫说,中峡水流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中峡水飞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苏轼一想有理,就取了几罐下峡水带回京城。

他把水送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他一起品尝皇上新赐的蒙顶茶,用长江中峡水冲泡。茶泡好,王安石端起茶,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三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苏轼吓了一跳,赶忙把情况说明。王安石款款说道: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苏轼如醍醐灌顶,惊出一身冷汗。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对泡茶之水的收集及储存也有着精彩描述。当贾母问泡茶所用是什么水时,妙玉答曰:“旧年蠲的雨水”。招待宝玉、黛玉、宝钗的水就更讲究,是妙玉在玄墓蟠香寺时,采下梅花上的雪,装在鬼脸青花瓮里,在地下埋了五年,“今年夏天”刚取出的雪水,足见珍贵稀有。这梅花上的雪水自然比那隔年的雨水更好一些。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那时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洁,天上下的雪雨水干净、柔和,符合饮用标准的,是真正的天赐泡茶之水,如果要是放到现今那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茶”字即“人在草木间”。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平民,所喝的茶无非是“树叶”而已,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如茶,茶亦人生,无论人生遇到怎样的境遇,泡上一杯香茶,观茶叶沉浮,品人生百味,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更是一种生命的慰藉……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