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一部写儒林

20210519期来自:滁州日报

□许良骥

受邀请,近日准备为庐剧《范进中举》作曲,又一次打开了《儒林外史》。

年轻的时候,知道吴敬梓是我们全椒人,感到自豪、骄傲,凭着兴趣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儒林外史》。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再重读,感觉到《儒林外史》在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独辟蹊径、独开类型的意义。吴敬梓先生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活生动,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如范进、胡屠户、严贡生、匡超人、马二先生、杜少卿、王冕等。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先世仕官显赫,家门鼎盛,十三岁丧母,随父读书于赣榆县学,幼聪颖,诗赋提笔立就。二十三岁丧父,袭祖业万金,挥霍济贫殆尽。1736年,皖抚以博学鸿词荐,因病未应廷试。吴敬梓约从39岁开始创作《儒林外史》。他巨眼洞见,笔透儒林,十年一剑,至49岁完成40万言皇皇巨著《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字的典范,在中外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儒林外史》全书共计五十六回,却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故事情节,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说和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但吴敬梓先生在创作《儒林外史》时,却有一个完整的创作思路,即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并将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入木三分地刻划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这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满怀热情地描绘了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贤人。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先生写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权勿用之流。与之相对比,吴敬梓先生在书中着力塑造了“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杜少卿,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他尊重个性,轻财好义,追求恣情任性、自由不羁的生活。而真正体现吴敬梓先生理想的,则是该书第一回中塑造的“隐括全文”的人物王冕,他性格恬淡,远离功名,天性孝悌,才华横溢,这是一个兼具真儒士和真名士精神品格的理想人物。

书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此词更成为习俗成语流传在雅俗之间,其故事也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之林。“严监生疾终正寝”一回里,吴敬梓先生选取了一个极典型的情节,用极简洁的文字,塑造了一个守财奴典型。这个人物的刻画比之世界文学名著里著名的吝啬鬼形象,如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毫不逊色;先生笔下的匡超人,不单单让我们看到他是一个反面人物,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这个匡超人是怎样由一个勤劳孝顺、聪明好学的农村优秀青年被金钱引诱、蜕化变质从而道德沦丧、危害社会的……

“整部《儒林外史》针对的不仅仅是士林,对那些与官场稍有牵连的趋炎附势的民间人物,吴敬梓先生也不放过。他信手写下的小人物、小段落,都是场面鲜活,口吻毕肖。人物心理的利势,灵魂的卑污,无不纤毫毕现。先生的一字一句,都是诛心之笔。”

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中最主要的艺术成就,就是他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极具个性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它彻底摆脱了以往小说中善恶报应的世俗迷信和迂阔陈腐的道德说教,而是完全坚持自己的生活观点,利用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来看待世界,批评士林,把严肃的写实和诙谐的讽刺结合起来。吴敬梓先生能秉持公心,按照真实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讽刺,不虚美,不隐恶,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同时,在讽刺的手法上,吴敬梓先生有时还借喜剧的情节,揭示悲剧性的内涵,令人笑中带泪,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纵观《儒林外史》全书,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制之一,是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论,至今看来,仍是最准确、最切中肯綮的:“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多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是一部享誉中外的古典名著,它创造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的儒士典型是不朽的。“外史一部写儒林,全椒从此属敬梓”。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