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里谋未来

20210608期来自:青海日报

展生态画卷,赴生态之约。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通过现代技术、实物模型等展现形式,集中展示展览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国内外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经验成果。 本报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青海是独特的,这里有宏伟的高山峡谷、原始河流,有数不尽的高原湖泊,更有中国最大、世界第六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拥有独一无二的地质风貌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大量游客心之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青海湖水位连续15年上涨回升达到3196.62米,较2004年回升3.65米,青海湖水体面积与2018年同期相比扩大了39.43平方公里,裸鲤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日前,记者从青海湖景区管理局获悉这样一组数据,简单的数据反映着青海湖周边环境日益改善的事实。

水鸟记录不断刷新、青海湖关键物种青海湖裸鲤储量较快恢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青海湖生态平衡系统初步形成。

为全面建设生态青海湖,努力促进青海湖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与国内600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旅游人数由2008年的32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442.59万人次,增长了13.8倍;旅游收入由2008年的3849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6.24亿元,增长了16.2倍,持续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收入下降,从今年前期接待情况和形势预判,2021年青海湖旅游恢复情况基本与2019年持平。

依托青海湖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环湖自驾游、骑行游、徒步游成为新兴业态,湖泊草原自然光、观鸟观鱼生态研学、民俗文化风情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深受青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2019年青海湖流域旅游收入22.07亿元,占第三产业的62.93%,占流域国民生产总值的32.27%,国民生产总值的1/3是来源于旅游产业的贡献。

如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长期以来,青海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优势,全省文旅部门倡导社区参与、共建共享理念,引导农牧民通过农(牧)家乐、自驾营地接待等有序参与生态旅游业。2020年,全省文化旅游企业达9000余家,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06万人,5.45万人通过参与生态旅游脱贫致富。

目前,青海省基本建立了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目的地体系。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探索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国家公园集群……从三江源到祁连山,从青海湖到昆仑山,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明显向好。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国家公园试点走在全国前列,青海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当前的青海正在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守护着大美青海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