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行动,生态环保理念厚植人心

20210607期来自:青海日报

六月的青海,流光溢彩。“一优两高”描绘出了新青海壮美画卷——三江之源、生态屏障、国家公园、资源能源“四张名片”让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本报记者 魏雅琪 王伟才 尹耀增 摄

昔日垃圾横飞的七里水源地如今变身生态新画境。

青海湖裸鲤放流现场。

6月5日清晨,在西宁市城东区纳家山绿化基地,护林队队长李玉斌正在为刚种下半个月的云杉浇水,他说:“这一片云杉林都是为本次环境日种下的碳中和公益林,平均树龄8年,是青海的乡土树种。”

据省生态环境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处长张敏介绍,经初步核算,本次国家主场活动碳排放量约65.16吨二氧化碳当量。本次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将以造林方式全部抵消。

张敏说:“为抵消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我们种植了近1万株云杉、油松等青海适生苗木,预计在未来6年内可全部抵消此次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在西宁市人民公园,市民裴勇芳结束晨练,打开微信小程序“西宁碳积分”,点击屏幕上的“步行+17”“步行减排305g”,领取刚刚获得“碳积分”和“减排量”。“攒够2000分,就能换一盒青稞挂面,咱也吃一吃健康粗粮。”裴勇芳开心地说。

“通过登录小程序,市民能把步行、骑行、认购公益碳汇林等低碳行为换算为相应‘碳积分’,累积后可兑换手机话费、电影卡、特色农产品等物品。”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董小宁

说,小程序上线以来,累计获得碳汇总量近12吨,实现造林碳汇收益5000多元,实现碳减排量约20吨。

距离西宁约200公里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当日开展了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一尾尾裸鲤鱼苗从盆里轻盈游入河中,为青海湖增添一抹抹生机。“在六五环境日增殖放流小湟鱼,有利于唤起更多群众保护裸鲤的意识。”家住青海湖畔的王生祥说。

在地处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牧民多旦家里从2019年开始改用电热炕,“电热炕方便又环保,省事又便宜,取暖电费和烧煤差不多”。

据了解,目前,三江源地区16个县正在逐步推进清洁取暖项目。据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三江源地区共计推广安装电锅炉38万千瓦,“煤改电”取暖面积416万平方米,惠及采暖用户约13万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万吨。

种植公益林抵消碳排放、采用清洁能源供暖、日常锻炼步数兑换“碳积分”……6月5日,青海各地群众纷纷开展“低碳实践”,践行环保理念,为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节能减碳增加鲜活“注解”。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