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像家一般温暖

20210524期来自:青海日报

玛多县藏文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快乐。

本报记者 公保安加 张多钧 程宦宁 殷之皓 摄

本报记者 公保安加 张多钧

程宦宁 殷之皓

5月22日,茫茫风雪,乘车一路颠簸,赶往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12时许,抵达风头如刀的玛多县城玛查理镇。

走进县藏文寄宿制中学,塑胶操场上,整齐的救灾帐篷,一片温馨的蓝色,学生有的正欢快地玩耍,有的排着队领取午餐。

“学校一到九年级有873名学生,震后五分钟就完成了紧急撤离,全体学生集合到了操场上。”焦花老师介绍道,这里计划搭建112顶救灾帐篷,在多方帮助下,已经搭建了男女生分开住宿的46顶帐篷宿舍,一个帐篷有20平方米。

操场一角,由9顶帐篷组成的医疗救助点也已搭建完成,设有抢救室、重症病房和药房,救助点医生介绍,凌晨3时,我们搭建完了第一顶帐篷,由玛多县卫健委、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和青海省人民医院支医队医护人员组成的救助队员陆续到位。

地震时,32岁的嘎旦新村村民尼玛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撤离,慌忙中摔倒,致自己轻微脑震荡,送到救助点接受治疗。记者走进医疗救助点病房时,他已从昏迷中苏醒。

在尼玛接受治疗的同时,其他村民没有丝毫松懈,不等不靠,在草原上搭建帐篷。走进嘎旦新村,村旁的草原上已满是颜色和形状各异的帐篷。

震后,玛查理镇组织村民撤离,在新村边空旷的草原上避震,同时安排人员入户做周密排查。

在离县藏中不远处的格萨尔广场,刚吃完午餐的老人正悠闲地交谈。他们身后的5顶帐篷里已支起了床,铺上了被褥,南侧的一顶帐篷里摆好了煤气灶和锅碗瓢盆。敬老院管理员曲军多杰说,地震后,他们帮助13名老人撤离到广场上,紧接着从民政局领取了帐篷和其他物资,目前,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无忧。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