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下赛在宁举行

20210526期来自:江苏科技报

本报讯(记者赵梦祺)喊口号、拼手速、做演讲……这个现场精彩纷呈、亮点多多。5月21—22日,由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省科协、省科学传播中心承办的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下赛在宁举行,来自省内13个设区市的16支队伍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名。常州市代表队和泰州市代表队斩获一等奖。

江苏省内参与嫦娥四号的科学家是谁?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大笑?目前市面上产量最大的棉花来自哪里?这些结合江苏省情与时事政治的热点话题,都出现在了本届赛题里。公民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应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要具备应用科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为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培养公民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届赛题设置门类广泛,涵盖了航空航天、健康与医疗、能源资源、气候与环境、前沿技术、食药安全、应急避险、伪科学、科学常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公民在关注国家发展、高新科技、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会对生活细节,科技常识有更多了解。

为了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让科普知识覆盖各类人群,本次各参赛队的4名代表均来自不同领域,包括未成年人、农村居民、产业工人、领导干部或公务员,且必须有一名女性。参赛队员里有生态采摘园老板、汽车销售员、高校教师和检察官等各项职业。其中连续四次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的检察官王慰引起现场其他选手的“膜拜”,在初赛笔试环节,他再次获得全场唯一的满分,并在总决赛中带领泰州市代表队获得一等奖。谈到备赛心得,王慰表示:“平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各个行业,其中诉讼案件中会涉及医药行业、食品安全、房屋产权等各类纠纷,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不少知识。”

同样具有“学霸”头衔的宦海祥是盐城工学院的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虽然在初赛中他以微弱分差落败,但他表示:“参与比赛的意义大于获奖,这是一项科普公益活动,在提高知识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家人和孩子树立了榜样,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

2020—2021年度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网络赛启动于2020年9月,27.6万余人参与到线上答题环节,总计参与人次达到了104.3万。线上赛仅需要动动手指,而线下赛环节则难度升级,不仅有必答题、快问快答题、抢答题、风险题,还特别增加了“盲盒演讲题”环节。航天模型、化学仪器、口罩……选手从主办方提供的10个盲盒中抽取道具,并根据这些道具自选角度,进行60秒的即兴演讲。“可以讲解科学原理,也可以阐述爱国情怀,根据每个人的立意和表达,台下4位评审对选手的表现打分。之所以安排这个环节,既是对赛制的一种创新,也是对选手关注科技热点、理解赛题的一种促进。”省科学传播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现场,镇江市代表队应东昊选手在本轮演讲环节表现最佳,斩获满分。

据悉,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长效机制,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比赛自2017年启动以来,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4届。

离中考还有一个月,一些消息早已在家长圈里刷屏——“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高”“中考的激烈程度快赶上高考了”,这些传言令家长们担心不已。那么,各地普通高中的录取比例实际处于什么水平?孩子们进入普高的机会,到底是在增多,还是在减少?

据了解,“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这一说法源自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其中的五大目标之一就是“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高和中职,中职又包含职高、中专和技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教育,应该实行普职分流并保持普职相当的比例。“大体相当”并不是要求严格按照1∶1比例招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但不能太过偏离。

现实情况远比统计数据复杂:在一些大城市,没有当地户籍的外地学生,在上完初中后,往往会返回原籍就读高中。职高、技校、中专这三类学校还招收了很多在职培训人员,承担了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民工培训等职责。在统计口径里,这些人都被算进了分母。也就是说,国家要求的普职“大体相当”,实际上是把成人中专和培训生源等都计算在内,并不只包括初中应届毕业生。

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从1990年开始,普高学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50%左右;2016年开始,普高学生占比逐渐增加,这几年基本都维持在60%以上。

这些年来,普高的录取比例变动并不大。2017年至2019年,各省普高录取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大部分省份的增减均在2个百分点左右,没有出现过大幅度变动。“中考淘汰率激增”纯属危言耸听。 陈鹏

比赛现场 刘成贺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