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以防治肥胖吗?

20210521期来自:江苏科技报

有了AI

瞭望台

过去几年里,AI在减肥、健身等领域展现出了蓬勃的想象力,许多创新者尝试利用AI帮助人们去掉身上的赘肉。不过,AI在谈论“减重”时,几乎都着眼于改变认知,即“肥胖症都是因为管不住嘴或者迈不开腿”。如今,学界开始对AI减重的底层逻辑进行改造,即让更多AI器械融入减肥者的生活中。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不妨在这个日子里关注一下,转向后的AI是如何帮助人类逃出困境的。

为何也不能轻松“掉肉”

其实最近几年,AI这根“魔法棒”就为肥胖症和减重人群所关注,市场上有了不少智能减肥的软硬件产品。简单总结一下的话,此前的“AI+减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的改变:数字化、个性化、效果导向。三种改变主要表现在通过智能手表、健身器材、全身镜等加入传感器,摄像头等数据进行采集,从而识别用户的手势、体态、心跳等数据,帮助减肥人士提供数据参考和健身记录,从而养成健身习惯。其次,AI还可以给予减肥人士健身及饮食指导。比如根据个人的历史数据定制健康计划,匹配适合的健身课程目标与强度等。

那么,上述AI是防治肥胖症的最好方法吗?显然不是。

首先,治标不治本。智能技术的加入是对传统减重方法的优化提效,延续“管住嘴迈开腿”的方式,颠覆性创新很少。此外,很多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只是给常规硬件增加了传感器和联网设备,缺乏充分的个体数据储备,所以很多时候用户得到的“个性化”指导其实大同小异,无法像人类教练和营养师一样因人制宜。

同时,受限于深度学习算法本身的技术能力,对数据维度、实时分析判断上达不到人类专家的水平,更偏向于担任辅助工具,只是用来帮助健身房、减肥应用降低人力成本。

这些不痛不痒的改变,却需要用户来承担硬件消费支出、学习成本和隐私数据风险。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智能”只是作为诸多“减肥训练营”的一个“添头”,而不足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细分赛道,和肥胖人群一起走向未来。

重新定义“肥胖”:到底是谁的错?

别误会,这里并不是想说AI对防治肥胖毫无助益。只有真正认识到肥胖症的原因,才能够找到AI切入的最佳突破口,带来切实可行的商业机遇。

认识“肥胖症”,就要先解开几个误区:首先,你真的需要减肥吗?社交网络充斥着无数骨瘦如柴却哭着喊着要节食的“凡尔赛”。前不久,某社交平台对近万名网民的抽样调查显示,超五成网民有身材焦虑,三成女网民一天称一次体重。而真正的肥胖症,按照《加拿大医学会杂志》上的新指南定义,指的是体重指数(BMI,即体重除于身高的平方)大于等于30的群体。真正的肥胖症,往往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并发疾病,因为遭受脂肪羞辱而导致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等精神状况。在这样的标准下,很多人抱怨自己身材不好,更像是一种撒娇。

其次,穷和懒是原罪吗?传统概念中,总会将肥胖视为一种“自残状态”,认为肥胖的人往往是因为太穷了,因此只能吃油腻且高热量的快餐食物;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承担持续的锻炼,对身材管理缺乏意志力——这显然是对肥胖人群的误解。比如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北方地区北京城市居民的肥胖率最高,为25.9%,他们的经济水平显然不能算低。科学家已经发现,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人的体重也会增加,睡眠不足6小时也会导致身体产生太多皮质醇和胰岛素从而增加脂肪……总而言之,简单的“少吃多动”方案,并不能放之所有人而皆准。

最后,需要改变的只是身体吗?《加拿大医学会杂志》的新指南指出,肥胖症受遗传学、神经激素机制、相关慢性病和肥胖药物、社会文化习俗和信仰、建筑环境、个人生活经历(如不良童年经历),以及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大众对肥胖症的认知。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社会耻辱感,变得焦虑、沮丧,甚至遭受霸凌。从这个角度看,防治肥胖自然也必须从单一的运动减肥,引入更多解题思路,关注改善这一群体的健康和福祉,而不仅仅是减重。我们应该转变思路,理解到防治肥胖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心理和生理现象,那么留给AI发挥的空间,反而更大了。

转向中的AI:

关乎所有人的健康生活

值得期待的是,我们看到了很多AI创新,已经开始在防治肥胖这件事上转向,寻找直面根源的解题思路。

比如海外应用平台Noom,这个应用原本是使用人工智能,根据用户的锻炼和食物日志,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健身方案建议。而如今,它在数字驱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老派方法:现实生活中的减肥教练。Noom的总裁阿尔特姆·佩塔科夫称,人类教练会引导用户确定自己减肥的内在动机,并非常仔细地挑选奖励,比如服装尺码下降两个号码就给自己买一台新的游戏机,从而更有效地改变自己的习惯。这一点,AI也可以充当人类教练的角色,有着天然的优势。

除此之外,AI在帮助部分慢性病肥胖群体上,也显示出了希望。密歇根州立大学人类医学学院教授娜塔莉·斯坦领导了一项研究,通过NLP技术创造了一个对话机器人,用来担任减肥健康教练,承担2型糖尿病(T2D)患者的健康咨询。这款机器人会主动询问一个用户“你早餐吃什么?”,并根据答案,提供了积极的强化或建设性的批评和提示,指导用户如何吃得更好。报告显示,研究期间,75.7%的用户体重减轻,平均减少2.4公斤,健康膳食的数量在21周内增加了31%。

AI想要在减肥领域释放价值,也绝不能只是过度关注改造身体,更应该解决更大的问题,改变导致肥胖的环境;与其教人们运动,不如强调更有效全面的方法,如提高健康认知。能够承担起心理、环境、社会等更多层面的改造,AI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脑极体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