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原病国际诊断标……

20210527期来自:青海科技报

慢性高原病国际诊断标准——“青海标准”是我国医学界为数不多的几个自主拟订并得以通过的国际通行标准。作为“青海标准”的主持制订者,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为青海高原医学走向世界赢得了“通行证”。

2001年基于对祖国的报恩之情、对高原医学研究的兴趣,高原医学专家格日力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了养

育他的家乡青海。带头建立了第一个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带领团队主持制订慢性高原病国际诊断标准——“青海标准”;在可可西里建立了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医学固定研究基地。团队用中、英、日文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获得国家科技

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是青藏高原第一个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高原医学研究机构。研究中心包含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形态学、中藏药药理学等8个功能研究室,先后被评为“高原医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高原医学国际合作示范基地”“青海-犹他高原医学联合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医学应用基础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在高原医学领军人物格日力的带领下,始终将国家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相结合,突出青藏高原的“高原、民族、地域”等特色,近年来通过将青藏高原世居人群/动物基因型与造血系统、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筹相关生理表型进行关联分析后,首次发现了3个藏族人群低氧适应正选基因,并先后解析了蒙古人全基因组及藏羚羊等高原世居动物的全基因组详细信息,初步阐明了其低氧适应遗传机制并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和气候环境,大气氧分压仅为海平面的60%,环境低氧特征极为显著。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慢性高原病等对高原人群的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团队坚持以高原现场、临床及实验室的研究有机结合,从不同层面探讨了从急性高原病的病理生理及细胞分子机制

研究,提出了急性高原肺水肿、脑水肿预警相关生理学指标,建立了以“早预防、早诊断、早静养、早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措施,降低了重型高原病的发病率并提高了治愈率。成果应用于青藏铁路建设及玉树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的急性重型高原病的救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江源地区是包虫病较为严重的流行区,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危害。格日力带领课题组研发包虫病早期诊断试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及藏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已于2018年3月8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学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编号:2011700275)这是我省唯一一个3类创新医疗器械。包虫病检测试剂及包虫病犬疫苗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群体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高原、民族、地域”等特色,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建立了青海大学高原人畜共患病研究所(2015)、青海省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小高地(2015),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2017)。国家发改委投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的青海大学高原医学教学与科研大楼在青海大学医学院

落成(2016)。实验室总面积为6300平方米,具有各类大型仪器设备300多台套,内设有转基因动物、分子生物、细胞生物等现代化实验室。

团队入选国家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青海省高端创新千人计划4人。并成为我省第一个高等院校高原医学博士点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先后培养20余名高原本土化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博士。近年来,团队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在美国科学杂志、英国自然、美国科学院院报等国际顶级杂志均有论著,得到了全世界同行专家的认可,部分工作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及奖项。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