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京、津之间的文安县,近现代以富有斗争的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人物和事迹,其中文安特支是廊坊域内第一个党支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张宗义结识了李大钊、于方舟,回到家乡开展活动

20210527期来自:廊坊日报

张宗义,又名宗一,字守真,文安县大柳河村人。1897年6月3日,他出生于一个较富俗的农民家庭。1922至1923年,在天津直隶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他接受了新思想,进步很快,和同学陈子亭、罗光辉(也是我党早期党员)一起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并成为负责人之一。1923年初,张宗义结识了李大钊、马俊、于方舟等党的领导人。张宗义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在1923年底,被时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执行部长的于方舟介绍入党,成为职业革命家。

1924年初,在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领导下,邓颖超主持成立了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张宗义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被组织安排负责宣传工作。

1925年秋末,中共北方区委派张宗义以津浦铁路视察员的身份回到家乡,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他首先来到大清河畔的左各庄镇小学校,找到老同学小学教师王紫树、董在毅二人,向他们传播马列主义和革命道理。从此,革命的火种开始在文安洼这块饱经风霜的土地上燃烧。

他们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在知识青年中奔走宣传,牵头组织了20多人参加的“青年读书会”。除了知识青年,张宗义等人还深入乡村,访贫问苦,启发乡亲们的阶级觉悟,发展和培养农村进步青年。张宗义往来于文安、天津之间,把工作进展情况向北方区委领导作了汇报,介绍王紫树、董在毅、刘学增、张宗信入党。

王紫树、董在毅加人中国共产党以后,仍以教学为掩护,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他们利用小学校为校址,办起文安县第一所农民夜校。向人们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宣传苏联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讲解“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英勇事迹,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和压迫工人、农民的罪行。经过一冬的培养教育,先后在学员中发展王植槐、赵兴帮等1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3月12日,王紫树、郝伯石参加了在天津大舞台召开的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聆听了李大钊等领导所作的重要讲话。中共北方区委对文安县左各庄党的活动非常重视。当时在广东省,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不擅长开展群众运动的国民党无法在北洋军阀统治力量强大的河北省立足。为了协助国民党开展工作,文安县第一批共产党员王紫树、马恩逢、梁俊秀、宋光前、郝白石等人按照组织章程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协议,同时加入了国民党,成立了国民党文安党部。

真金不怕火炼。如同炽热的火把,燃烧自己,照亮前进的道路。这其中,王紫树同志就是优秀的代表。王紫树出身富商家庭,他在基层农村宣传打倒军阀和土豪劣绅,引起地主豪绅的强烈不满。他们派王氏族长出面规劝说:“你们王家在乡下有田产,镇上有买卖,也称得上是殷实人家,如今你要打倒土豪劣绅,不是连你父亲也要打倒吗?”王紫树回答:“是的,家父要是土豪劣绅,剥削压榨穷人,那就坚决打倒。我正在做他的工作,要他不收租、不索债、不逼田,交出田产,支持农民革命。”

1926年4月,中共北方区委决定,张宗义、王紫树二人参加由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讲习所,张宗义、王紫树多次听取教诲,受到革命启蒙教育。还了解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情况,倾听了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闹革命的经验介绍。

1926年9月,张宗义和王紫树结业,毛泽东等鼓励学员回到家乡后多做工作,将革命进行到底。

文安县早期革命活动宣传画。(资料片)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