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

展示工业魅力 引领转型潮流

20210607期来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 强

德国鲁尔工业区埃森市郊外,坐落着一片巨大的红砖建筑群。这是全球闻名的工业文化遗产——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驱车刚下高速路口,远远就能看见被誉为“鲁尔区埃菲尔铁塔”的12号矿井塔,这一地标建筑与地面密布的货运铁轨、空中穿梭的煤炭传送带,共同勾勒出工业文明兴盛时代的图景。

始建于1847年的关税同盟煤矿,曾经是欧洲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煤炭生产基地,最终于1986年因产业转型停止运转。整个矿区以建筑精美著称,被誉为“世界最美煤矿”。

“关税同盟工业区完整保留着该煤矿历史上曾使用的基础设施,部分20世纪的建筑也展示着杰出的建筑价值。工业区的景观见证了过去150年中煤矿业作为当地支柱工业的兴起与衰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此评价。

如今,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每年吸引超过150万的参观者。他们前来参观,并不仅仅是来凭吊废弃的厂房和矿井。经过30多年的转型与开发,工业区内现拥有两座世界级博物馆,一座艺术中心,一个工业主题酒店,多家创意商店和餐馆,户外空间绿树成荫,与工业遗迹完美契合,成为当地热门的主题公园。

“以转型促保护,我们一直以此为座右铭。这里还创造了结合历史、文化、创意、娱乐和美食的多样化产品。”关税同盟基金会新闻发言人迪莉娅·波什介绍说。

登上德国最长的55米户外电动扶梯,记者来到距离地面24米的鲁尔博物馆入口。当年,煤炭正是顺着传送带被运输至此,再通过重力分选。如此设计游览路线,让游客一进入博物馆就能亲身体验工业文明的魅力。这个由洗煤厂改建的历史博物馆,由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主持设计,建筑主体保留了历史原貌,煤炭筛选设备被改造为展陈柜,6000多件展品系统展示了3亿年前煤炭如何形成,以及鲁尔工业区转型的漫长历程。

在鲁尔博物馆斜对面,由锅炉车间改建的红点设计博物馆,则是另一位国际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的杰作。顺着锅炉管线改造的钢铁扶梯,自上而下的6层展厅里,陈列着2000多件工业设计消费品:摩托车、厨房电器、卫浴产品、锅碗瓢勺等一应俱全……1955年创立于德国的“红点奖”,如今是全球工业设计领域最著名的奖项之一,每年在此举办的颁奖典礼,是工业设计领域的盛事。

走出红点博物馆,沿着矿区铁路一路向北,便来到PACT艺术中心。这座两层半高的礼堂建筑,曾经是煤矿工人的澡堂和洗衣房,如今则被改造成演出空间和小型工作室,供全球艺术家进驻创作。这里虽然早已褪去了工业时代的煤尘,房间内却依然保留着白瓷砖和淋浴喷头,成为集舞蹈、表演、戏剧、多媒体和视觉艺术于一体的殿堂。

每年从年初到年末,鲁尔工业文化节、媒体艺术展、现代艺术节、国际文化节、都会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在此接连不断举行。关税同盟煤矿的主旋律,也从机器的轰鸣声,转换为艺术和旅游的协奏曲。

事实上,自1986年煤矿正式关闭起,政府就决定不拆除此地,但如何保护和开发却没有成型思路。人们根本想象不到这里日后将变身为旅游胜地。始于1989年的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给关税同盟煤矿的转型开发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国际建筑展平台,当地政府征集了全球建筑师、规划设计师和景观建筑师的构想,为鲁尔工业区寻求新的发展方向。117个开发项目,涵盖了工业景观修复、废弃工业设施再利用、河流绿地整治等多方面。

在此后数十年间,关税同盟煤矿作为当地政府重点项目之一,成为整个鲁尔工业区转型开发的典范。鲁尔区于2010年获评“欧洲文化之都”,又于2017年被评为“欧洲绿色之都”,其中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都被列为经典案例。

如今,一些昔日的矿井工人已经在工业区担任导游,向前来参观的各国游客分享这里昔日的工业辉煌,以及后工业时代引领转型潮流的成功探索。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