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瓦伍哈——

踏实学习 努力肯干

20210607期来自:人民日报

求 学

R

本报记者 郝迎灿

加瓦伍哈正在调车作业。

“推进,推进!”伴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指令,两节车厢“哐当”一声稳稳地连接在一起。

一名高高瘦瘦的小伙子从车厢壁上跳下来,连接制动软管,撤去止轮器……动作利落娴熟。

两个多小时后,高瘦身影与两名同事一起,顺利完成了一列50多节油罐货车的摘挂任务,回到站台。“连接员是名彝族小伙子,作业娴熟,在最近的抽考中,每次都接近满分。”黑龙江牡丹江拉古站站长冯恩军说起加瓦伍哈,不住地称赞。

从3500公里外的四川大凉山区到东北牡丹江,在这座小站上,加瓦伍哈靠着踏实学习、努力肯干,一步一个脚印,工作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加瓦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凉山州越西县春景村。“没有名字的山,一座连着一座;没有名字的河,在没有名字的大山里穿梭。”加瓦说,打他记事起,全家就挤在一间土坯房里;山上虽有点薄田,但也仅够糊口。

家境虽然贫寒,但加瓦的父亲却笃信知识改变命运,哪怕四处凑钱,也坚持供孩子上学读书。“爸爸总告诉我,要识字懂知识。”加瓦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求学时,他翻山、过河,走10多公里的山路,辗转几个小时,坚持上学读书。

由于路远,加瓦周末的时候往往留在学校。那时候,他常常跑到县里的火车站,看着列车沿着两条平行的铁轨,蜿蜒着钻出大山。“那时就憧憬着自己也能坐着火车走出大山。”加瓦说。

怀着这份简单而朴素的想法,2015年,加瓦考取了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铁道车辆专业,成为那年村子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

从西南到东北,从大凉山到黑土地,K548次列车伴随着加瓦走过了3年的外出求学路。“遇到车票紧张的时候,只能买到站票,站得腿都麻了。乘务员见我太辛苦,会主动帮我找个空座临时休息一下。”这让加瓦心里暖暖的,内心对铁路更多了一些亲近。

实 干

大学毕业后,加瓦如愿进入哈尔滨铁路系统工作,成为牡丹江车务段拉古站的一名连接员。“老家冬天最冷时气温也在零上,但这里气温能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晚上出工裹四五层衣服十几斤重,还是冻得打哆嗦。”面对严寒,加瓦咬牙坚持,“好在全神贯注干起活来,也没有感觉特别冷了。”

初到单位,“工作中需要用到大量联控专业术语,我不太会,耽误了作业进度,自己非常内疚。”可加瓦性格内向,不怎么爱说话,普通话也不标准,就更加不想交流了。

那时候,热心的同事们行动了起来。他们一有空就找加瓦谈工作、聊家常,鼓励他多讲话。加瓦的师傅张晨还特意把作业联控用语打印出来,“加瓦拿着对讲机一个词一个词地念,下班路上念,休班间隙也念,直到对讲机那头的同事能听懂为止。”

按照规定,加瓦所在的班组每值班24小时可以轮休48小时,别的同事都回家休息了,加

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上接第一版)而且,项目区农药施用量可减少19.1%,化肥施用量减少13.8%。

良田配良策,建好更护好。“沟渠容易被杂草、淤泥堵塞,我没事就来转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江西安福县洲湖镇樟洲村,管护员戴小军对高标准农田悉心呵护。安福县明确县、乡、村、组四级网格长管护责任,每1000亩左右农田安排1名管护人员。

三分建、七分管,各地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江西、山东等省份积极探索“田长制”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