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

20210521期来自:人民日报

翁彦俊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依托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和高超的制瓷工艺,明清两代在景德镇珠山设立了御用窑场。500多年间,御窑烧造了大量供宫廷和国事使用的瓷器,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瓷业的最高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民窑的技术进步和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

从上世纪的零星抢救性发掘,到本世纪持续开展的正式考古工作,在御窑遗址出土了众多的窑炉、作坊、掩埋坑、厂墙等古代遗迹,尤其是上百吨、数以千万计的不同年代窑业堆积所蕴藏的瓷片,为我们全面复原御窑的历史面貌和文化与技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御窑博物馆的设立提供了极为丰厚而独特的展品。

无边界、全天候、重美感、会说事,成为今天的御窑博物馆的独特追求。

“无边界”是指对周边环境的融入与延展。御窑博物馆地属御窑大遗址保护范围,与周边的历史建筑、遗址、民居等联系紧密,与古镇的千年历史不可分割。双曲面拱形结构建筑,一方面采用了接近于周边传统柴窑

齐的地界进行了有机的缝合。

文物工作者们通过30多年来的考古和修复工作,使得沉睡于地下数百年的珍贵瓷片重获新生,它们成为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纽带。御窑博物馆策划了以“寻找我的亲兄弟”为主题的数字化展览,与世界近30家相关博物馆合作,一方面使流散在全球各地的御窑瓷器实现数字化回归;另一方面也让御窑博物馆的展陈边界更广地延展。譬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永乐青花海水龙纹爵杯与托盘,就在首批寻找到的“亲兄弟”之列,其与御窑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在造型、纹饰、尺寸上如出一辙。

“全天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御窑博物馆将终年开放,不舍昼夜,每个开放日的夜晚都成为“博物馆奇妙夜”。多套灯光照明系统被设计以适应昼夜的光照变化。与周边的大遗址公园和历史街区联动可以进行多种夜间主题活动,以再现御窑“瓷国明珠”和景德镇“窑火映夜”的胜景。

此外,建设中的御窑标本数据库也为“全天候博物馆”提供了崭新的诠释。在海量出土文物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采集胎料、釉料、颜料、器型、纹样、款识、工艺等7个方面的标本信息,进行可视化、智能化的数据库建设。这既为相关社会教育和学术研究提供了生动而翔实的资料,也为打造国内一流的陶瓷传统工艺产业转化中心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活态博物馆。

御窑博物馆试图通过建筑、艺术和展品共同呈现出融合之美。进入馆内,观众漫步于一系列大小起伏、忽内忽外的穹体空间,在隐于其间的古代遗迹和丰富的下沉院落间徘徊,深刻感知中国传统建筑的虚实相涵、内外相生之美,开启一段窑、瓷、人同源的博物馆体验之旅。

要让收藏在御窑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就必须讲好故事。学术打底,创新表达方式,将故事讲清楚,让观众看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部御窑史,同时也是一部奇妙的城市史、陶瓷史乃至文化交流史。在御窑博物馆现有的常设展陈中,已经提炼出“御瓷精华”“匠心冶陶”“天下瓷都”3个章节共52个故事。

让我们走近这一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遗存吧。它展现的不仅是古代中国制瓷技术由成熟期到鼎盛期的脉络,还有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不同时代的审美内涵。

——

蛋形窑的造型和尺度,以便在大体量厂房和传统民居之间形成良好的过渡;另一方面,长短不一的拱体巧妙地与周边参差不

(作者单位: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