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焕发新生机

20210520期来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 蕊

把一副假牙模型、一块手机背板、一个陶瓷轴承摆在一起,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毕先涛指着展示瓶中的粉体告诉记者:“瞧,这些都是它‘变’出来的。”

这一看似普通的粉体,是国瓷公司研制的氧化锆。随着像国瓷这样的新材料企业不断集聚,东营这座石油老城正焕发新生机。

多年前,人们形容东营有“3个70%”:70%的生产总值、70%的财政收入和70%的产业来自石油。“油竭则城衰。东营必须转型发展,未雨绸缪培育特色新产业。”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副主任张月锐说。

2015年,东营在全省率先开展化工企业“评级评价”工作,在首次“评级评价”中停产整顿乃至关停的企业占比超过1/4,淘汰石油炼化落后产能1607万吨。

东营还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赋能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入选省级“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21个,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成“5G+”智慧化工园区。

既要破旧,更要立新。东营市立足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把新材料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领域。2019年8月,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落户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研究院的带动功能,东营强化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2020年,全市47家新材料企业营业收入达22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5.5亿元,产值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东营将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做优做强、集群发展,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说。

powered by 闻道